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社会

革新营城模式 建设未来之城

焦永利 吴军
2020-05-20 09:23:13  来源:成都日报

  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其中,东进最为引人注目,力求推动成都实现从“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城市格局千年之变。三年来,东进战略取得一系列进展,从规划体系建立到若干重大项目落地,为向更高层次攀升奠定了基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东进、重庆西扩”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做强成都极核,今年4月28日四川省政府批复设立成都东部新区,5月6日正式挂牌,这意味着成都东进明确了核心承载区,将努力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的先行区、产城融合的未来新城,形成引领全省、辐射西部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高能级发展新平台。成都东部新区挂牌,对于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高效行政是一个良好起点。同时,这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如何深刻把握时代机遇、深入践行国家战略,谋划营城模式的系统革新,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引领创新的未来之城,是接下来要啃的“硬骨头”,也是新区规划建设起步期的重头戏。

  设立成都东部新区的时空逻辑与战略价值

  时空背景是所有重大战略决策的基本前提与机遇空间。

  从时间演进的脉络来看,当前正处于城市进化的历史机遇期。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承载地和创新源,随着规模拓展与功能丰富,逐步成为了“活的有机体”。回顾历史,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城到希腊城邦,再到伦敦、纽约,从“长安十二时辰”到“雄安千年大计”,城市作为人类集体塑造的特殊物种,始终处于发展进化之中。当前,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正迸发强大活力,由此带来的交通、产业、信息、娱乐等方面变革推动城市发生“突变”,进而将城市推进到智能化的全新历史阶段。这一机遇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叠加,将孕育巨大的创新空间。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出了“新文明城市”的愿景并对中国寄予厚望,认为中国有机会为未来城市营造贡献“21世纪考工记”。在这一新航向上,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均有条件参与其中。

  从空间格局演变的角度来看,成都东部新区承担着重要的战略使命。

  首先,设立成都东部新区是落实国家战略、实现成渝相向发展的空间表达。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这一战略任务,需要增长极区域的发展带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其次,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层面,成都东部新区有机会实现“裂变式进化”。回顾近年我国若干“头部”区域的空间战略可以发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纷纷进入“双期叠加”的发展阶段,即功能疏解与再集聚并行的裂变重构期以及推动新型城市、未来之城建设的迭代进化期。“双期叠加”的空间载体就是新城新区,如河北雄安新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示范区、珠三角的深汕特别合作区等,这些新城新区普遍将建设高标准的未来之城作为发展愿景,可以看作是重塑区域经济地理以及推动城市进化的结合点与试验场。

  第三,从成都市域层面来看,有助于提升市域综合承载力,主动为承接未来西部乃至全国人口的流动集聚做好准备。通过向东跨越龙泉山的千年之变,将单核带动的格局拓展为广域带动,更好承担四川省“一干多支”战略以及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间地带发展的任务。同时,因为是“白纸绘画、平地立城”,更便于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营城理念与经验,为建设未来之城探索新的路径。

  以营城模式创新推动城市进化、建设未来之城

  分析时空坐标可见,成都东部新区承担重要的战略使命,面临城市迭代进化的历史机遇,通过对标国内外先进新城新区,特别是北京中关村、北京城市副中心、上海张江、深圳前海、河北雄安新区等对象,其雄心是在中国西部热土建设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未来之城。实现这一宏伟愿景,关键在于融会贯通新发展理念,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把握城市进化的理论与实践脉络,系统革新营城模式,绘制蓝图并推动落地。

  第一,融会贯通新发展理念,革新营城基本逻辑。成都东部新区建设提出了“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的基本理念与营城逻辑,这体现出从传统的“产、人、城”模式到“人、城、产”理念的深刻变迁。在后工业化时期特别是创新作为主动力的时代,诚如美国学者乔尔·科特金所言:“哪里更宜居,知识人群就在哪里聚集;知识人群在哪里聚集,财富就在哪里聚集。”因此,成都东部新区规划建设要突出以人为本,为高素质人群特别是年轻人量身定做城市环境,吸引他们进入东部新区,唯有如此才能打下未来之基。那么,未来的高素质年轻人需要什么样的城市环境呢?可以用自然生态、人居生态、创新生态这“三个生态”来概括。自然生态保障良好的健康环境,人居生态满足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社会需求,创新生态为创业就业以及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提供土壤,三个生态的集成就勾勒出了未来理想人居的前景。

  第二,统筹新城市、新经济、新治理,推动整体进化。当前,城市进化的“突变律”正在率先发挥作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转化为新经济、新产业、新基建,对城市的能量、信息、物质流动基本模式及空间形态产生深刻影响,一幅城市进化的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成都东部新区要想走在这一历史进程的前列,必须站在人类城市文明和科技文明融合的格局视野来谋划蓝图,努力创造首创性、集成性、引领性的规划方案和改革措施,做到“新城市、新经济、新治理”三个层面的贯穿。首先,要科学前瞻技术进步前景,通过规划、建设与治理能力的提升,让各类新技术、新基建加快形成新的“组合效应”。著名城市规划专家梁鹤年教授提出,分析是剥洋葱,剥到最后可能是空白,而设计则要善整合、善取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之城的设计远远超越空间形态层面,需要科技、产业、空间、治理乃至文化与哲学层面的整合,需要深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判断,要形成“21世纪考工记”必须付出巨大努力。其次,在科技产业革命背景下,城市的创新动力需要尽快转向新经济、新产业,加速布局新型产业功能区和产业社区,构筑未来产业生态圈。在新经济领域,产业与创新早已超越传统经济地理概念,必须坚持“全球腹地观”,认真分析、选准细分方向,形成持久竞争力。在这一方面,成都东部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西部枢纽地位的空港、铁路港将有力支撑创新港的实现。进而,需要提升对经济、产业及城市竞争力的认识,思考如何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从向外界输出产品、服务拓展到输出技术、知识及文化思想。再次,还要前瞻谋划能够更好驾驭未来新格局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既要考虑新技术提供的治理赋能,推进综合治理、敏捷治理、智能治理,构建新型管理体制和开发运营模式,也要对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如就业冲击、科技伦理、隐私保护、社会分化等问题充分考虑,将上述正反两方面趋势统一于构建面向未来的城市治理“操作系统”,助力高质量发展。

  第三,通过创新场景营造,激发未来之城新动能。当前,全球发达地区的城市与社区都在发生迅速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向各具特色的“场景”转变,未来人们将超越具体的功能地点而更多生活在“场景”之中。哈佛大学城市经济学家格莱泽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提出,若干“工业锈带”城市衰落,而伦敦、旧金山和巴黎等保持了繁荣发展,原因就在于人们把它们看成适宜居住的地方。这些地方拥有丰富的消费场所,包括饭店、剧院、喜剧俱乐部、酒吧和各类接近性娱乐等。芝加哥大学的场景学派进一步将这一趋势提炼为“场景理论”。“场景”赋予一个地方更多的意义,包括生产、生活、生态、体验和价值情感,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驱动力。如前所述,成都东部新区“广聚人”是第一要务,而场景思维在营造新城时就显得特别重要。东部新区建设不是各种新兴企业的简单组合,而是“人城产”融为一体的场景生态系统,需要用场景营造的思维来进行“精筑城”,营造出“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个新型城市社区”的新场景,进而激发新经济、新动能。未来需要通过人才政策、户籍政策、交通优化、教育与医疗服务提升等“一篮子”改革举措,建设和完善软硬件环境品质,吸引不同类型的新职业人群和新产业形态,催生就业机会、繁荣社区生活、拉动经济增长。到2035年,成都东部新区目标是基本建成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这为场景创新提供了土壤,不同于主城区已有消费形态,东部新区可以着眼未来,基于高新科技应用,在消费形态上进行创新,全面布局线上线下融合场景。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遏止招聘地域歧视不能只靠劳动者较真

    要想真正有效遏止招聘地域等歧视的发生,就不能止于劳动者的独自较真,而是需要多方合力工作发力来应对。

  • 【问题探讨】不可抗力规则在涉疫案件中适用性探讨

    就疫情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能否适用不可抗力规则的问题,还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的空间,可采取分类调整的总体思路。因疫情暂缓复工行业可适用劳动合同中止,因疫情导致经营困难企业可适用情势变更,同时,可参考域外经验完善劳动政策。

  • 【前沿观察】充分发挥稳岗补贴的“稳就业”效能

    按照北京市人社局的安排,从5月6日起,多项稳就业和支持中小微企业政策开始落地实施。根据此前颁布的稳岗培训补贴和临时性岗位补贴两项政策,北京市将分4批公布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名单,名单内企业可叠加申请上述两项补贴政策。

  • 【工作研究】复工复产中企业工会工作应对思考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尽快摸清疫情对企业工会工作产生的影响,并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是做好企业工会工作的当务之急。要强化政治引领,认真履责,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合法权益,提高应变能力,践行服务宗旨,努力提升关爱服务职工效果。

访谈

文献

  • 塔斯柯基梅毒人体试验

    未经当事人同意就在他身上做人体试验,被视为一种违反医疗伦理的行为。德国纳粹的人体试验和日本731事件都为人所周知。二战之后,纳粹审判后的《纽伦堡规则》确立了人体试验的伦理规则。此后,世界医疗协会所通过的《赫尔辛基宣言》,则确定了医疗人体试验的现行基本准则。

  • 治学以经世

    曾国藩(1811—1872年),谥号“文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中国近代史上极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相比于曾国藩的政治、军事成就,其流传下来的著作并不多,最为有名的就是这本时间跨度逾30年、总数超千封的书信集——《曾文正公家书》。但仅就这一部家书即让曾国藩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赞誉,而其中蕴含的治学之道,至今依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