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期待特色小镇的“大连版本”
本报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6-06-16来源:大连日报
分享到:更多

  

  突破行政区划,跨越地域空间,特色小镇扑面而来。

  此“镇”非彼“镇”,一切都跳出了传统的窠臼——引发全国关注的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用生动的实践和探索诠释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代下的新概念: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集浙江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非镇非区”的新模式,源于浙江“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30多年的实践,民营经济发达,创业创新勃发,民间资本丰厚,市场主体成熟。但能够将优势“催化”成一种新能量的还是“敢为人先”的精神,从叠加到嵌入、从重量到重质、从模仿到创新。

  特色小镇的“特”在产业,“镇”则是聚合的力量。美国硅谷小镇只有300万人口,却成为全球创客云集、技术创新高地,其核心要素是创新思变,与时代脉络同步的创新转型因子融于其发展脉络之中。这里诞生过世界上最早的半导体企业(惠普)、集成电子企业(英特尔)、风险投资企业,而后又衍生出计算机产业、清洁能源以及各种高新技术产业。浙江特色小镇建设通过创新思路与路径,重塑比较优势,构建人才高地和资本洼地,实现小空间大需求、小平台大产业。仅云栖小镇2015年即实现涉云产值近30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1亿元,累计引进企业328家,产业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特而强、聚而合、小而美、活而新”,从已有经验看,特色小镇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精准招法。从我市发展的实际看,以特色小镇建设为重要抓手,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综合效应,将创新发展模式,助力我市经济结构再升级。

  从即日起,本报推出“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系列报道”,探究大连特色小镇建设内涵,探索大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运行机制、发展理念,更期待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一线,各级政府部门,各个企业能够用生动鲜活的实践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大连版本”。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