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着眼长远,打造城市一体化大交通圈
本报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6-03-03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要向世界一流城市看齐,尽可能地释放路权空间,推广更集约的公共交通与更低碳的慢行系统,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全面提升交通运行的综合效益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

  没有一流的交通,就没有一流的城市。深圳要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离不开高水准交通体系的有力支撑。

  深圳交通最大的痛点与梗阻是什么?路网发展不平衡,原特区内外交通条件差距大!以“城市管理治理年”为契机,下大力气找准病灶、对症下药、补齐短板,不断缩小原特区内外和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打造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一体化大交通圈,是深圳当前交通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受长期二元化发展影响,原特区内外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很不均衡,在道路规划等级、分布密度、设计标准、建设进度、衔接程度上都存在不小差异。相对于市中心如蜘蛛网般完善的路网,原特区外路网则如散落的枝叶,并且呈现出路面条件差、功能不完善、衔接不到位、断头路较多的现象。例如,盐田、龙岗、坪山和大鹏四区(新区)国土面积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46.7%,而其次干道及以上等级道路里程只占到全市同等级道路里程的17.6%;去年初梳理出来的全市129条断头路中,位于原特区外的就有上百条。原特区外道路通行能力难以满足区域开发速度与迅猛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不仅拖了区域发展的后腿,也成为阻碍特区一体化进程的一道坚硬屏障。

  特区一体化,交通要先行。近年来,深圳在路网规划、投资安排、项目建设上有意向原特区外倾斜。“十二五”期间原特区外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占全市交通建设总投资比重超过80%,全市新增道路里程中原特区外道路占94%;去年年底,二线关交通改善工程全面上马,地铁8号线也顺利动工;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对交通治理进行全面部署,梳理现行路网体系中“卡脖子”的拥堵节点,并及时有效地进行疏通……各项有力举措密集出现,让市民看到了原特区内外实现交通发展“一盘棋”的希望。

  以问题为导向,从城市长远发展出发,打造城市一体化大交通圈。要破解路网发展不平衡的难题,必须从城市规划布局入手。在深圳,有很多人都是在原特区内上班,而在原特区外居住,大规模、潮汐性的出行需求对发展不均衡的交通基础设施形成了巨大挑战。倘若能在原特区外建成交通便捷、功能完善、有吸引力的“反磁力中心”,实现居住与就业的流动平衡,就可能从根源上纾解交通梗阻问题。同时,以一体化标准加速推进全覆盖、功能好、衔接快的路网建设,尤其是要加快轨道交通系统向原特区外的延伸,提高其覆盖度与便捷度,让全体市民共享城市交通协调发展的成果。此外,要向世界一流城市看齐,尽可能地释放路权空间,推广更集约的公共交通与更低碳的慢行系统,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全面提升交通运行的综合效益。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