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互联网:治国理政的新天地
王钰鑫
//www.workercn.cn2016-04-28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也带来了治国理政的新天地、新机遇、新挑战。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在互联网变局中提高治国理政本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走好群众路线的新平台。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是干部走群众路线的新实践,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面向当前和未来,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不断赋予群众路线以新的时代内涵,对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也提出了新挑战。党员干部要用好互联网这个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综合施策,回应关切,解疑释惑。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互联网专业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种一般性功能,努力克服本领恐慌;要积极主动上网、学网、用网,在学中用、用中学,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做互联网时代称职的党员干部。此外,要与网民共建清朗的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必须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努力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新实践的鲜明特征。当前,互联网已经嵌入、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常常反映到互联网上来。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上网看看”“在线聊聊”“网上蹲点”作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新途径,学会在网络社会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人民服务的新本领。首先,要学会通过网络察民情。习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通过网络了解群众所思所愿。其次,要学会利用网络听民声。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主渠道,民意表达和诉求反映的舆情集散地。必须用好这个收集舆情、倾听民声、打捞民意、广开言路、广纳民治的新平台。再次,要学会借助网络解民忧。善于找到网民的“痛点”和“闷点”,为网民“解痛”“解闷”;善于找到网民的难点,为网民排忧艰难;善于找到网民的“兴奋点”,让网民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

  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变革,更是民主政治的必然经历;它创造了自媒体时代,基本实现了“人人都有话语权、个个都是监督者”,成为各级政府机关和各级干部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党员干部接受互联网这种更直接、更彻底、更真实、更尖锐、更加不留情面的监督,就是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其效果很好。因此,党员干部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互联网监督,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互联网的监督,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更为重要的是要畅通回应渠道,在“时”上把握主动权,及时对网民群众反馈的热点问题作出反应,适时给予回应,做好“早”和“快”文章;在“度”上做好大文章,科学研判网络舆情,精准拿捏、恰如其分,适时适度地进行舆论引导;在“效”上注重畅通性,既要尊重网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回应网民群众的关切,又要善于因势利导,引导网民群众正确认识事物真相,真正确保互联网监督渠道畅通无阻。(作者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