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工作开展初探
李金重
//www.workercn.cn2015-05-11来源:中工网—《安徽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市场十分活跃,中小微企业不断增多,职工民主管理意识增强,发挥职工群众主人翁作用,加强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组织职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保障。”党中央的这些要求,为在非公(小微)企业中推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工作实践中,结合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建设和指导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工作深入发展,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基本特征与性质

  区域(行业)性职代会是职工代表大会中关于小型企业单位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是指在同一区域(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发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等),或者同一行业以及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内规模较小、职工人数少的企业,建立联合职代会协商解决带共性问题的民主管理制度。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体现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是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的本质特性。

  (一)区域(行业)性职代会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具有制度性。2012年12月,中央几大部委联合全国总工会出台的《企业民主管理规定》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合法、有序、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这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和制度上保证了职工代表大会成为企业的一项基本制度。

  2、具有法规性。198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出台,首次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纳入到国家的法律规范中,从此职代会步入法制化轨道,也就有了法律的规定性。

  3、具有行政的强制性。根据以上特征和性质,市级以上党委、政府、人大、工会组织先后出台了相关职代会的政策、规定、条例、操作规程、实施细则,对于落实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具有行政实施的强制性、可操作性、规范性。

  二、开展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的意义、作用与职权

  (一) 开展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的意义。

  建立推行职代会制度,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是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职工利益的要求。

  (二) 开展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的作用。

  一是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保障了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三是发动和依靠职工群众投身企业改革,促进企业改革顺利进行;四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

  (三) 开展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基本原则、职权。

  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基本原则是: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工作必须在区域(行业)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确保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的健康发展;区域(行业)工会代表职工与区域(行业)行政和企业经营者进行沟通协商,达成共识。

  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的职权:主要是涉及对企业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对参加平等协商的职工代表的选举权;对集体合同、工资协议及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问题,依法行使审议通过权;对企业执行集体合同进行监督等。

  三、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建立的程序及要求

  (一)指导构建区域(行业)性工会组织。

  在区域内组建工会联合会或工会委员会。选举区域(行业)性工会主席及工会委员成员,成立工会委员会,确定委员分工;确立区域(行业)性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的章程,规范工作程序、内容、要求等。最后,选举产生的工会委员会和主席委员报上级工会批准。

  (二)建立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工作制度。

  区域(行业)性职代会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职代会对本区域、行业内职工民主管理的共性问题实行共商、共议、共决。辖区(或行业)党组织负责领导本区域(行业)职代会工作,提出定期召开职代会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街道(乡镇)、社区(村)工会是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的工作机构,负责承担职代会的组织工作,代表区域(行业)内企业工会(或企业职工)与企业方代表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落实职代会决议,检查督促决议的执行。企业工会负责传达区域(行业)性职代会会议精神,提出有关决议的落实措施。负责推荐、选举、考核、撤换本单位的职工代表。县区人社局、组织部、经贸委要将职代会制度建设列入监督考核内容,县区工会负责推动所辖地区建立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工作。

  (三)建立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的方法与步骤。

  1、成立筹备小组。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的筹备工作由区域(行业)工会牵头负责,党组织、行政、企业派员参加。上级工会负责工作指导。2、广泛宣传发动。要通过培训、相关会议、座谈会、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标语、局域网、广播、报刊等形式,大力宣传工会、职代会的意义、作用、目的。3、做好摸底调查。组织有关人员深入辖区内企事业单位进行地毯式摸底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4、确定议题和候选人。区域(行业)工会应采取多种形式征集区域(行业)行政、企业经营者、职工群众的意见和提案,并会同区域(行业)行政提出职代会议题和提案,提交职代会。5、起草职代会实施意见。召开首届职代会的,应制定本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意见(细则)》,内容包括:职代会的届期、职权、工作制度和职工代表的条件、权利、义务、要求及选举办法等。6、起草会议材料。主要有:职代会筹备工作报告、代表资格审查报告、开幕词、社区行政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选举办法、选票、集体合同、通过集体合同的决议等。7、履行报批手续。村(社区)工会委员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的选举结果报上级工会审批。集体合同签字后以镇(街道)工会集中,分别报县区工会、人社局。

  (四)召开区域(行业)职代会预备会和正式会议。

  1、预备会。首先,报告职代会筹备情况;其次,确定大会议题和议程;最后,选举大会主席团。2、正式会议。大会工作人员核定出席大会的职工代表人数,到会职工代表超过全体职工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方可宣布召开,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工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审议通过区域(行业)集体合同等。

  (五)职代会闭会期间主要工作。

  1、召开职代会联席会议,就职代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或职代会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处理。组织职工代表巡视、检查,监督大会决议(决定)的执行。征集、受理建议和申诉。开展职工代表培训。

  四、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如何开展工作

  (一)依据出台文件,做好规范职代会工作。

  相关文件、条例等对职代会工作进行了规范和要求,规范了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工作,有内容、有标准、有规定、有方法、有步骤、有要求。

  (二)指导开好职代会,充分发挥职工的民主监督作用

  从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工作实际情况讲,通常将工资集体协商会和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两会合一。通过召开区域(行业)性职代会,议题提交职工代表进行讨论和审议,真正体现了职工的民主权利。

  (三)推广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建设工作。

  市总印发了《关于建立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通知》,要求以社区工会联合会为依托,积极开展区域性职代会试点工作。要求各单位在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由街道、镇、乡、工业园区等组织社区工会召开推广区域(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活动。(作者单位:合肥市总工会)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