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原创

【工作研究】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须把握4个着力点

谭同政
2018-09-25 07:27:19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着力营造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氛围,着力从党管人才的高度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从职业发展的空间上为产业工人打通上升通道,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着力形成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须把握4个着力点。

  一要着力营造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氛围。首先,要着力宣传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

  其次,要着力宣传加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党和国家从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等方面,作出了“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因此,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必须着力宣传其重要性。

  再次,要着力宣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形成全社会尊重劳动的氛围。劳模是劳动者的优秀代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宣传劳模工匠精神,形成“劳动最光荣”的社会氛围。

  二要着力从党管人才的高度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首先,在思想上树立产业工人人才观。要把产业工人队伍中杰出的创新人才当作宝贵财富,纳入人才建设总体范畴,建立健全“打基础、管长远”的产业工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为产业工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其次,管理上与其他人才同等对待。要从政治上关心,把产业工人中的高技能人才、高素质创新人才放到与其他各类人才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培养、统一支持、统一使用。既要加强对产业工人中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引领,也要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育选树。

  再次,要加强岗前教育与岗后培训。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必须加强产业工人入职前的教育和入职后培训,不断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产业工人终身学习、提升技术技能提供有力支持和更通畅的渠道。

  三要着力从职业发展的空间上为产业工人打通上升通道。首先,要打通产业工人成才的通道。优化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畅通产业工人提升学历、提高技能的成长成才通道。扩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 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创建“互联网+”职业培训课程体系;举办多行业、多工种网上练兵活动,丰富产业工人学习内容和形式。

  其次,要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国家职业资格相衔接的制度;扩大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对从业人员技能评价的自主权;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晋升“多通道”机制,促进管理通道、职业技能通道、专业技术通道之间的衔接。

  再次,要加大对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建立以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工作年限等为要素的激励制度,合理确定技能人才工资水平。鼓励企业采取协议薪酬、持股分红等方式,实行或试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多种分配方式。

  四要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着力形成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首先,形成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工会推动、各方参与”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格局。

  其次,建立工会牵头的协调机制。要建立健全联合调研、信息通报、定期会商等各项制度机制,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改革;要健全完善产业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各项制度机制,促进产业工人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健全完善维权服务机制,搭建建功立业平台,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增强产业工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以利益平衡为出发点 构建和谐劳动法律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先后颁布过四个体系性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解释,此外还有若干涉及人事争议、《工会法》等具体问题的司法解释。《规划》明确劳动争议审判双保护的理念,并且突出了劳动争议审判寻求平衡的要求。坚持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促进、维护用人单位生存发展并重是近来我国劳动争议审判工作中反复强调的理念。

  • 打赢人社扶贫攻坚战,人社部门还有这些任务!

    近日,人社部印发《打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今后三年的目标任务,以及就业扶贫、技能扶贫有哪些具体措施(点击以下链接复习)。打赢人社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看这里!

  • 就业总量持续增长 就业结构调整优化

    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想方设法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提升了就业总量,保持了就业形势的长期稳定。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求各种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访谈

文献

  • “抗战文献平台”与抗战史研究的新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对抗日战争研究作出一系列重大指示,强调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对史料的掌握,是史学研究的根本之一。然而,史料收藏的不平衡造成了学术研究的不平衡,实际上也限制了学术的均衡、自由发展。

  • 抗日名将的挚爱与赤诚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寇、打汉奸,千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这是194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战死沙场所作的挽词。彭雪枫很早参加革命,在红军时期,先后追随毛泽东同志参加五次反围剿、四渡赤水等著名战役。抗战爆发后,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