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

2016全国两会 • 报告厅

让“制、智、质”成为中国名片——“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2016-03-06 20:45:4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让“制、智、质”成为中国名片——“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新华社记者熊争艳、于佳欣、白洁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他们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

  国家层面: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工匠,曾是中国人数千年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铁匠、石匠等手工匠人以精湛技艺在传统生活中打下底色。

  代表委员们表示,工匠虽已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但他们代表的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精神却永不过时。报告强调“工匠精神”,关照当下,切中要害,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现状。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委员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作风。树立“工匠精神”,将带动我们的制造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南存辉说,如果每个企业的每个专业人士都专注于自己的岗位发挥聪明才智,我相信,中国的制造、智慧、质量应该会成为中国的名片,受到大家尊重。

  “没有‘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打造金字招牌的中国制造。”美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东明委员说,坚守“工匠精神”才能铸就国家的制造品牌。环顾世界,日本有3000多家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企业,德国有800多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全认为,“工匠精神”要求在产品的个性化、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要人无我有,而非千篇一律;要追求质量,而非粗制滥造。

  代表委员们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追求,还要求不断吸纳最前沿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1 2 3 共3页

编辑:冷媚

两会民生观察

  • 春节过后,返乡笔记刷爆朋友圈,空心农村、儿童留守等问题凸显。年迈的父母舍不得儿女远走他乡,年幼的孩童不愿与父母天各一方。

代表委员面对面

  • 何健忠,1959年6月生,中共党员,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邮政局江平路支局长。

微E两会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微信

视频报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6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