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工会

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行时|健全保障机制 厚植成长沃土

“示范矿”里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伟 通讯员 李亮亮
2020-07-08 07:08:04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在江苏徐州矿务集团张双楼煤矿,劳模工匠、技能人才是企业的“香饽饽”,备受尊崇。

  张双楼煤矿现有4000多名职工,是徐矿集团在江苏本部唯一的生产矿井,也是目前徐矿集团三大主力生产矿井之一。

  近年来,张双楼煤矿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全力打造徐矿集团聚才、育才、用才的“人才高地”“技能提升基地”和“人才储备库”,建设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示范矿”。

  “顶层设计”,激发产业工人新动能

  日前,江苏省公示了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来自该矿综采二区的煤机维护员马奔榜上有名。马奔2008年以一名劳务派遣工的身份进入张双楼矿工作,历经12年,成长为综采机电维护大拿。2009年,他获评徐州市劳动模范,2016年被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我没有高学历,正是凭着企业人才培养的好政策与个人的付出,才收获了一项项荣誉。”马奔说。

  马奔的故事是张双楼矿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

  作为徐矿集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张双楼矿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列入矿井2020年度重点工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矿长担任组长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将产改工作上升为矿井“一把手”工程,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工会牵头实施、各方协同推进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格局。

  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该矿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张双楼煤矿工人队伍建设实施意见》《2020年张双楼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任务清单》,细化实化了30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硬任务;制定《关于建设人才基地的实施意见》,编制《张双楼矿“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描绘好未来5年矿井各类人才培养选拔蓝图。

  提技能强本领,让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2019年10月,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举行的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张双楼煤矿通风工区职工朱凤雷取得了瓦斯检查工三等奖。该矿拿出1万元对朱风雷进行嘉奖,同时探索建设由朱凤雷领军的通防人才培训中心。

  近年来,该矿持续强化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通过创建高水平技能培训中心,搭建“线上+线下”培训平台,开展季度技能练兵等举措,一大批理论知识充沛、实践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人才脱颖而出,让产业工人逐步实现由“工”向“匠”的蜕变。在徐矿集团近年来举行的职工技能大赛、青工技能竞赛中,该矿连续4年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2019年,该矿投资近100万元对矿安全培训中心办公和培训设备设施进行更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培训更有吸引力。去年,该矿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发了“煤矿e课堂”网络培训考试平台,职工通过手机可以随时学习、模拟考试等,提高了培训效果。今年5月,该矿又在职工培训中心安装应用了煤矿安全教育MR/VR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全面提升了培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张双楼煤矿建立了完善的学习培训机制,保障全员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把学历提升教育课堂引进矿区,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办学,采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组织178名本科、大专函授年轻学员进行函授教学和函授考试。

  同时,张双楼煤矿大力开展“名师带徒”“结对帮带”活动,搭建“名师出高徒”的人才成长平台。近两年,累计对符合晋升条件的160名中级工、46名高级工和9名技师实施技能晋级。

  三项载体,点燃职工创新创效激情活力

  在张双楼煤矿“吴建群劳模创新工作室”里,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吴建群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和创新团队进行业务探讨。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吴建群带领团队近年来先后完成创新项目180余项,累计创效1000余万元。

  聚力创新,激发活力。近年来,该矿以劳模、工匠为带头人,以革新生产工艺流程为重点,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不断提高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增强工人参与创新的内生动力。

  该矿分门别类,打造完善的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破除技能人才晋升 “天花板”。对于年轻职工,大力开展“名师带徒”“结对帮带”活动,搭建“名师出高徒”人才成长平台;对于技术工人,常态化开展职工技能大赛、技术比武、技能评定等,提升业务技能,打通技术工人成才通道;对工程技术人员,将一批“85后”“90后”放在重要工作岗位历练,促其成长成才。

  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进程中,该矿以三项载体为依托,构建“劳模领航+工匠领衔+技能人才筑基”的“金字塔”式人才发展格局。一是以吴建群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裂变拓展9个创新工作室,打造工作室“升级版”;二是推进建设江苏煤矿冲击地压研究中心,引入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全国领先、省内一流的防冲基地;三是建设由朱凤雷领军的通防人才培训中心。

  多重关爱,让产业工人有地位有尊严

  如何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幸福指数?张双楼煤矿深入践行“为企业谋发展、为职工谋福祉”理念,全面推行“五型之家”创建,不断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产业工人幸福指数“芝麻开花节节高”。

  该矿从“薪”开启,调整工资分配办法,工资分配限高、扩中、提低,同时将工人技术津贴与专业技术职称级别同步,提高采掘工区技术主管、技术员工资系数,对聘用的38名优秀技能人才实行月技能津贴,对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军人才实施3000元/月津贴,让高技能人才真正香起来。

  落实人文关怀政策,做优人才“生态圈”。该矿推行“四六制”取消夜班生产的高效生产模式,充分保障矿工休息权益;关注产业工人职业健康,组织全员健康体检;在单身职工公寓设立各类设施,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帮助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加大对技术能手、技能大师、劳动模范等优秀职工的宣传力度,让高素质人才“名利双收”。种种政策措施,让人才体会到企业大家庭的暖心与温馨,真正找到“家”的感觉。

编辑:葛文琦

图片新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