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高层日志-正文
16+1合作机制成了“香饽饽”
//www.workercn.cn2015-11-26来源: 中国政府网
分享到:更多

  当李克强总理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商合作发展大计的时候,在11月24日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的会场,还上演了一场“争夺战”:不同国家领导人在发言中争相表示,希望主办中国—中东欧合作框架下的各领域会议论坛。

  当李克强总理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商合作发展大计的时候,在11月24日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的会场,还上演了一场“争夺战”:不同国家领导人在发言中争相表示,希望主办中国—中东欧合作框架下的各领域会议论坛。

  波黑部长会议主席兹维兹迪奇提出,希望明年在萨拉热窝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经济论坛”,关注基础设施、旅游和产能合作;斯洛文尼亚总理采拉尔希望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林业部长会议”;罗马尼亚副总理博尔克计划在2017年主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政治领导人会晤”;克罗地亚议长莱科期待在萨格勒布举行“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部长会议”;拉脱维亚总理斯特劳尤马则提出,希望将中国—中东欧国家物流中心的秘书处落户在拉脱维亚。

  她说:“非常感谢李克强总理在此次会晤中表现出的领导力和出色安排,我们愿意在首都里加主办中国—中东欧国家物流部长会议。”

  走入第四个年头的中国—中东欧领导人合作机制,成了众人争抢的“香饽饽”。至少4国曾明确提出申办下一届领导人会晤,还有区域外国家伸出“橄榄枝”,希望加入这一合作机制。事实上,出席本次1+16领导人会晤的除了中国和中东欧16国领导人,还有来自欧盟、奥地利、希腊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观察员”。

  刚刚结束马来西亚出访之行的李克强总理24日凌晨两点回国,在密集外事会见、出席经贸论坛并致辞后,主持召开了第四次16+1领导人会晤。他说,2010年以来,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额增长了77.4%。中方企业在中东欧国家累计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占中国在欧洲的40%。

  “16+1合作好比一辆高速列车,从华沙到布加勒斯特,从贝尔格莱德到苏州,正在不断加速。”李克强说。

  “不远万里”齐聚苏州的中东欧16国领导人同样对这一合作机制赞誉有加。波兰总统杜达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中东欧合作模式在国际合作版图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为地域交流的重要纽带。

  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说,当前国际环境出现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和挑战。“进一步加强互信、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希望通过16+1合作,加强整个中东欧地区的团结。”他说。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回忆道,2011年中国—中东欧领导人合作机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首次成立时,有人觉得这只是中国的“权宜之计”,还有人担心中东欧国家被迫“屈服”于中国的影响力。

  “但现在我们知道,这些想法都是错的。”欧尔班说,“我们和中国的合作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中国是我们长期的朋友。中国和中东欧关系有悠久的历史,未来也充满更多发展机遇。”

  斯洛文尼亚总理采拉尔则在发言中引用了中国的两句古话。

  “中国有句话叫‘众人同心其利断金’。16+1合作机制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带来丰硕成果,我们也愿意同所有其他机制中的国家加强互利共赢合作。”采拉尔说,“虽然我们相距遥远,但中国还有句古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是我们在东亚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最重要的伙伴。”

  李克强总理在会晤中提出了“1+6”合作框架,包括共同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的“一个目标”,和落实合作推进路线图、对接发展战推进互联互通、打造产能合作新样板、不断创新投融资合作方式、促进贸易投资双增长、扩大人文社会交流的“六大重点”。

  他说,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都致力于本地区和平稳定,经济也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合作历来注重务实,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

  “中国的古代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三年有成’。”李克强说,“中国—中东欧机制3年来运行顺畅、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还将展示更加广阔的前景。”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