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融城“六大门槛”如何跨? 代表委员献对策-工会-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无标题文档
  焦点关注

   农民工人大代表谈农民工融城

   【进入直播页面】

八部门与政协委员恳谈农民工“融城难题”

         3月10日上午9时,全国政协礼堂召开了“统筹城乡社会发展 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提案办理协商会,提案党派代表、提案委员、提案委员会部分委员,以及中央政法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发展中心八部委就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进城问题展开讨论,并协商如何发挥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 详细>>>

180余份提案聚焦农民工“融入之困”

         每年全国两会上,农民工问题都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记者今天从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获悉,今年共有180余份委员提案关注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据统计,2011年,我国农民工数量为2.53亿人,其中外出就业的为1.59亿人,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占60%以上。与第一批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注重参加社会保险、分享企业和城市的发展成果,特别是对“融入城市”有着迫切诉求。 详细>>>

  经济、社会、文化融合一个不能少

       在“统筹城乡社会发展 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提案办理协商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认为,农民工进城要实现几个“有”——“进城有工作,劳动有合同,上岗有培训,报酬有保障,参保有办法,维权有渠道,住宿有改善”。农民工融城既要进得去还要留得下;农民工融城应当按照经济融合—社会融合—文化融合的次序,在充分考虑和平衡不同群体利益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相关体制完善,持续探索城市“新二元结构”的化解之道。 详细>>>

农民工也要享受公租房、保障房
       农民工进城第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住在哪里。落后的住房条件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期望值形成较大反差。 据调查,农民工居住分布十分复杂,居住类型也多种多样,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居住形式以“租赁房屋”和寄住“宿舍、工棚”为主。据调查,上海租赁房屋居住的农民工占73.5%,居住工棚的占18.7%,两者相加合计达到92.2%.不仅住房面积小,设施简陋,环境较差。农民工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统一的住房保障制度。 详细>>>
企业利润低不能挤榨农民工工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约84.5%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业过农业,30%多在农村没有承包地,40%多没有宅基地,92.3%不愿再回农村,那么留在城市打工挣钱就成为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首选目标。企业给不出高工资,工资收入还不够生活成本,企业利润处于下降通道和农民工刚性增长的工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隋路说:“政府和企业要联手应对高成本,防止多种因素叠加过快推高成本,积极实施‘化税为薪’或‘减税提薪’等措施,使民企轻装上阵”。详细>>>
技能培训、文化消费必不可少
    来自四川的小安和几个老乡到上海打工已经八年了,他们从未进过图书馆,从未看场电影。小安说:“城里的文化消费太贵了,一场电影好几十,我们每年春节过后进城,进城之后忙不停的干活,年底拿到工钱也舍不得花就回家,在上海八年了,从未去过任何旅游景点”,有文化需求,迫于现实的小安和同乡,却没有余钱,没有时间享受或者消费文娱活动。农民工进城打工,劳动强度大,工作生活环境差,生活单调。企业提供的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设施覆盖有限,农民工在工作之余很难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休闲娱乐方式贫乏。多学习、提高技能、拓宽知识面成为农民工挣钱之后最大的愿望。详细>>>
  农民工融入城市需跨“6大门槛”

门槛一:户籍壁垒

        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是户籍制度的改革,而户籍制度改革的本质是两种不同福利体制的改革。在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中,户籍虽然只是一个标识,但标识的背后是城乡两种待遇悬殊的福利体制,如果可以把它换算一下的话,城市的福利体制要高于农村的福利体制,这两者的差额就是户籍的价格。详细>>>

对策一:构建“能人回流”

       茅永红委员建议,可通过构建“能人回流”、要素聚集的体制和机制,在全国2800多个县级市县区中,依托县城建设一批10万人至30万人的城市,让农民工在户籍所在地市民化。

对策二:居住证管理办法将报审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全国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目前正在征求意见,该草案将为农民工逐步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创造条件,逐步为农民工在城市有序落户打通政策通道。

对策三:要做到宜业宜居

      安徽的户籍制度改革,首先要做到宜业宜居,解决好农民进城后的就业问题,使他们能安顿下来,有稳定收入,能够在城镇里安居乐业。这就需要通过在中小城市搞一些产城一体的园区建设。

对策四:农民就近就地进入城镇化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马力表示,农民工户籍改革,要大力发展小城镇,要使农民就近就地进入城镇化。最关键就是产业结构要递次发展。有产业就有就业岗位,农民工就有收入,就可把家庭带过来,不至于都流动到大城市。

门槛二:技能培训

       企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对高技能农民工需求旺盛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年限短、专业技能水平低的矛盾,导致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就业难题。民建中央提交的一份提案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平台缺乏,职业技能提升乏力。提案举例说,陕西省300多万新生代农民工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仅为36.9%,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从事低端行业。详细>>>

对策一:形成专门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王书平委员认为,应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吸引更多的专业教育机构、社会培训机构和民间资本参与,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出资、各类相关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专门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体系。

对策二:免费为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王玉佩委员指出,要鼓励支持农民工输出地政府大力兴办职业技校,免费进行技能培训,为他们进入城市提供准备。对进入城市的农民工,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有针对性地免费为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融入城市的综合能力。

对策三:为农民工搭建就业创业平台

       将农民工回乡创业纳入招商引资范围,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解决农民工创业“用地难”,在农民工外出打工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联络处和创业项目库,解决农民工“发展难”;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基金,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难”。

对策四:给农民工提供短训班

          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严诚忠代表建议,要创新机制,比如给农民工提供更多短训班,比如用人单位先录取农民工,签好服务合同后送他们去接受职业教育,再让他们按合同年限为企业工作。

门槛三:社保待遇

       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融合等方面诸多福利差异,让农民工缺乏安全感。上海一项调查显示,占77.5%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爱上海”,超过半数想做“新上海人”,但认为已成为“新上海人”的只有30%多。其主要原因在于福利制度的诸多差异,让他们时刻感到与城市人的差异。详细>>>

对策一: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李彬建议,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就业管理服务体制,对新生代农民工实行输入地管理,在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用设施时,统筹考虑他们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方面的需要。

对策二:做好农民工跨省就医

       卫生部正努力建设新农合信息化系统,这是一个国家级平台,现在已经在一到两个省进行试点。国家级平台和省级平台进行互联互通,以后农民工到任何一个跨省的医疗机构就医,他的信息可以通过国家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这对下一步的报销提供了方便。

对策三:完善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政策

    出台农村户籍职工参保新老办法平稳衔接的相关政策,并明确农村户籍职工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与城镇职工保持统一。扩大灵活就业的本市农村劳动力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试点范围,促进稳定就业的本市和外地农村户籍职工参保。

对策四:分享公租房、保障房权利

       胡成中委员建议,要赋予农民工平等享受公租房的权利,把改善农民工住房条件纳入地区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以及国家住房保障体系,统筹考虑和安排。稳定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在公租房分配上应与当地市民一视同仁。

门槛四:权益保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发展,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从事工种相对简单,同时大多以分散形式谋生,加入工会组织程度不够,因此总体面临着收入偏低、劳动合同执行不规范、职业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各项权益难以得到充分维护。详细>>>

对策一: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工作新机制

       王玉佩委员表示,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中的作用,完善地区之间农民工工作结构的协作机制,使之在劳务对接、权益维护、信息沟通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对策二: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马兰翠在总工会联组讨论发言时建议,要建立多方联动、协调配合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特别要关注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两大弱势群体的利益。

对策三:“欠薪停工、按月支付”

       政协委员钱学明建议,推行建筑行业“欠薪停工”制度。赋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执行“欠薪停工”制度的权力和责任。凡建筑工程项目被投诉拖欠农民工工资属实的,应责令施工单位无条件停工。停工造成的损失以及相关责任,由造成欠薪的单位、个人承担。

对策四:成立国家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

       政协委员建议:在现有农民工工作联系会议基础上,成立国家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中央权威,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政策措施的综合性、协调性和有效性。

门槛五:子女教育

      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来说,子女教育是他们的最大牵挂。有数据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已达1167万。随迁子女大量入城,使得流入地政府教育经费的筹措、公办学校的接受能力、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等问题凸显。 详细>>>

对策一:建立教育分享机制

       民盟中央提案建议,建立以纳税人身份为基础的教育分享机制,允许儿童在居住地入学;建立完善的教育救助制度,建立务工人员工会组织,加大对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保护力度。

对策二:将随迁子女教育全部纳入财政保障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今年要推动各地将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同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安排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就读。

对策三:增长农村的教育经费

    根据某些地方财政较为充裕的县级政府的规划,今后村里只办幼儿园,至多办小学低年级;小学或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律在县城或乡镇所在地办,学生可以住校。高中一律在县城办,必须住校。住校所需的食宿费用,凡贫困家庭的孩子都由政府给予补贴,直到全部免费。

对策四:打工子弟就地升学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各地所学课程存在差异,流动儿童在流入地读到高中,离开家乡已有12年,回家高考,所学已与当地所考衔接不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将肯定出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方案。北京部分中职校目前已开始尝试接收打工子弟就读。

门槛六:精神需求

      当前,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日益引起社会关注。有调查显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对现有的文化生活满意度较低,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生活不满意和极不满意的占22.3%,认为一般的占49.6%。 详细>>>

对策一:保障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权益

       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认为,有关部门应保障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权益。通过建立社区农民工心理辅导站等文化平台,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心理疏导和感情辅导,促其融入城市文化,改变农民工精神状态长期压抑的现状。

对策二: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努力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结合农民工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因陋就简、因企制宜,利用工作之余、节庆假日等时间,组织农民工开展投入不多、简便易行、生活健康而又具有吸引力的各种文化活动。如棋牌比赛、技能比武、演家乡戏、唱家乡歌、企业联谊等活动,激发农民工的参与热情,增加他们的精神生活乐趣。

对策三:提高工资让农民工有钱享受文化

       全国政协委员田军利说,提高农民工文化生活关键点是,农民工手里要有钱,没有钱如何参与文化生活,享受文化生活,农民工的钱从哪里来,那就需要提高工资。他建议政府能够减免企业的某些税负,让出利来给企业,企业利润扩大了,农民工工资也能跟着水涨船高,农民工手里有钱了,也就主动学习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享受更高水平的文化生活。

对策四:设立农民工文化活动专项经费

    以财政投入为主,通过设置农民工文化专项经费,购置活动设备和器材,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开展流动文化服务,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活动阵地,使农民工逐步融入到社区文化生活中。

 
更多精彩请点击中工网//www.workercn.cn/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