妫汭剧场的“蝴蝶展翅”造型艳惊四座。
声光电技术为游客创造红树林水下世界的沉浸式互动体验。
5G通信成为世园会的“神经中枢”。
国际馆94把“钢铁花伞”的吊装过程犹如钢丝上跳芭蕾。
走进自然生态展示区,从《山海经》中脱胎的“光影森林”带来全景式的游览体验;移步植物馆,与国际知名艺术团体合作打造的数字展厅,让人犹如置身于红树林水下世界;游览间隙,无人驾驶车辆来回穿梭,提供安保、航拍等服务;机器人咖啡师两分钟就能冲好一杯香醇的咖啡,免去排队烦恼……
在今晚开幕的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从场馆建设到园区运营,从观众体验到服务引导,处处都有高科技的渗透。以5G为“神经中枢”、人工智能为“大脑”,北京世园会将传统的园林文化盛宴变成科技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大舞台,向世界展示我国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
奇幻光影 全景体验
白天欣赏秀丽园林风景,夜晚感受奇幻光影森林。在北京世园会中,最值得期待的科技感是从《山海经》中走出来的“奇幻光影森林”。
这是面向科技文化旅游领域的一次复杂技术的创新集成,通过虚拟立体视觉、AR、人机交互、移动流媒体等新技术应用,让游客既能游览观看,又能通过设计场景进行沉浸式交互体验。
自然生态展示区“奇幻光影森林”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山海经》为创作灵感来源。《山海经》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等角色,与声、光、电、影的手段相结合,在自然园林环境中搭建成全景舞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当夜幕降临,园区景色与灯光融为一体,游客在此仿佛经历时空穿梭,进入《山海经》中与自然发生奇妙的沟通。
在植物馆园区,设计团队则围绕“植物:不可思议的智慧”主题打造出一个生动故事背景下的乐园,使植物馆成为集温室、科技服务、科普教育、国际交流、游览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植物世界。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的潮滩湿地生物。它们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抵御风浪侵袭,捍卫堤岸安全。在北京世园会上,植物馆首次在北方温室内营造红树林,再现红树林适应海潮涨落演化出的胎生、支柱根、泌盐等特征,展示红树林作为海岸卫士和地球之肺的生态功能。
植物馆还与国际知名艺术团体合作打造一层数字展厅,通过声光电技术和艺术手段,为游客创造犹如置身于红树林水下世界的沉浸式互动体验。
1130平方米的中国园艺高新科技成果展区,主要面向与园艺相关的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这里将汇集代表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原创的园艺产业科技成果,展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绿色发展技术成果,在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促进园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5G覆盖 一塔多用
从5G传输的8K高清视频,到5G手机通信与游戏体验,再到5G灯光秀、5G远程诊疗……作为世园会的“神经中枢”,新一代5G通信技术将让北京世园会成为科技生活发展新生态的展示舞台。
北京世园局信息化部副部长郭子亮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蓝图。观众可以在园区内的5G展厅中,体验无人机、无人驾驶、8K高清视频、自动售卖等最先进的应用场景。展厅中展示的5G手机终端,供观众体验5G技术高速下载和低延时的特点。
园区的主要场馆将配备机器人讲解员、机器人咖啡师和机器人保洁。“机器人将为我们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两分钟就能冲好一杯咖啡,免去了排队的烦恼。”郭子亮说。
世园会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园区内外12个大型基站,以及74个微型基站、114根智慧灯杆,对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11座展馆实现了5G信号的全覆盖。
“预计在客流最高峰时,世园会每天将迎来24万名游客,人群过于聚集时,常出现手机信号拥堵的问题,而5G具有大容量接入的能力,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郭子亮说,5G室内微基站与园区内建筑物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既保障了良好的网络质量,又确保建筑物美观与环境协调。
在世园园区,通信塔将变身共享塔,最大化实现一塔多用。国际馆外的一处大型基站,上下排列着四层设备,同时承载了三大运营商和政通、首信的11套通信系统,以及智慧世园高点安防监控及控制景观照明的无线网桥设备服务。
路边的灯杆同样隐藏着高科技。一根15米高的灯杆上,分布着传输信号、LED灯、视频监控、屏幕四大功能。在园区内,这样的智慧灯杆多达74根。而在园区外的13条道路上,这样的智慧灯杆还有112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