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产业

非遗技艺 “云”上焕发生机

2020-11-02 15:24:23 来源:福建日报

  来源:福建日报 记者 林辉 通讯员 殷琪 文/图

  架起手机,打开补光灯,设置好音乐……身着黑色卫衣的“80后”许燕玲与直播平台里全国各地的粉丝开始了互动。只见她一锤一凿,一刀一刻……一个栩栩如生的关公像便展现在眼前,眉宇之间,神气尽显。

  

  现场直播,老许手把手教许燕玲雕刻。

  

  许庆石对关公像局部进行抛光。

  

  许燕玲擅长工笔画,她所画的关公像造型为许庆石提供新的创作灵感。

  

  父女俩共同雕刻完成的八抬銮轿

  

  四角均为《琴棋书画 童叟透雕》小雕件挂幅局部

  “我现在做的是东山金木雕,这是一门传承600余年的非遗技艺。从雕刻成型,到上漆贴金箔,这尊关公像需要20多天才能完成。”许燕玲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回答网友的留言。据她介绍,这座木雕有六七十斤重,高约1.2米,宽0.78米。

  许燕玲是省级非遗保护项目金木雕技艺传承人许庆石的小女儿,14岁起她便开始学艺。“看到父亲在做雕刻,自己很感兴趣,但是只敢偷偷摸摸地学,怕被父亲骂。”没想到,许庆石发现后,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倾囊相授。许庆石常教导她,只有用心地一刀一刻,才能保留这门古老手艺独有的韵味。

  许庆石说,在技法上,东山金木雕多采用浮雕、镂空雕、通雕、立体雕等,最具代表性的是穿透、镂空、多层次的通雕。再加之黄金箔与木雕的最后结合,不仅能防腐防潮,还能突显庄严华丽、雍容华贵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1986年,东山金木雕被省政府授予“工艺美术百花奖”,2008年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老手艺的传承和发展上,“80后”和“40后”发生了激烈的观念碰撞。“父亲挺不理解我开直播的,他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做好手艺活才是最重要的。”许燕玲解释说,老一辈手艺人总是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埋头苦干,可她的心愿,却是想让家乡以外的更多人认识东山金木雕。“在新时代下,借助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它们也可以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编辑:韩瑞敏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