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展演

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开幕

2020-10-31 17:02:00 来源:大众日报

  来源:大众日报

  据中新网,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的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于近日在京开幕。

  本次展演历时两个月,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用文艺的形式宣传、展示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参演的67部舞台艺术作品,涵盖戏曲、话剧、歌剧、舞剧、音乐会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其中,既有民族歌剧《扶贫路上》、歌舞剧《大地颂歌》、儿童剧《萤火虫姐弟历险记》、越剧《山海情深》等今年新创作品,也有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话剧《闽宁镇移民之歌》、评剧《藏地彩虹》等经过观众与市场检验的精品佳作。

  抗疫题材民族歌剧

  《天使日记》在武汉首演

  据新华社,由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的抗疫题材民族歌剧《天使日记》近日在武汉首演。该剧通过讲述白衣天使的战“疫”故事,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

  歌剧《天使日记》为文化和旅游部2020-2021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项目。该剧以小视角展现大情怀,聚焦抗疫最前线的普通护士、医生和他们的亲人,用护士长兰之念的战“疫”日记串联剧情。剧情通过塑造以“兰之念”“方医生”“黄鹤”等为代表的曾为湖北抗疫拼搏奉献的医护人员形象,真实反映了白衣天使逆行出征的感人事迹。。

  天津大运河

  遗产考古勘探

  发现古代墓葬800余座

  据中国新闻网,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近期组织完成了对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小镇建设项目区域大规模考古勘探,发现古代墓葬800余座。初步推测,墓葬的年代涵盖宋、金、元至明清不同历史时期。

  据了解,这批墓葬中既有砖室墓,又有土坑墓;既有圆形墓,又有方形墓;既有中小型墓,又有大型墓,且埋藏深度不一。根据天津及周边省份相近类型墓葬考古发现对比分析,墓葬的年代上限应始于晚唐五代,下限止于明清时期。经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对此次勘探发现的100余座明清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已出土釉陶罐、白瓷罐、钱币等文物200余件,同时对墓葬出土人骨标本进行了全部科学采集。

  自2004年开始,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等单位合作,启动了天津明清人骨保护与研究工作,目前已采集明清时期人骨标本逾700例,初步建立起了华北地区最大的明清人骨标本库。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尹承龙表示,天津地区已经建立的明清人骨标本库样本多集中于蓟州区等北部地区,天津海河以南地区大规模发掘明清墓葬较少,因而缺少这一区域人骨材料积累。此次发掘人骨数量在200例左右,这批人骨的科学采集在进一步丰富天津明清人骨标本库的同时,为进行下一步人骨综合比对和深入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天津南部样本。

  “世界最大”

  未必能成文化地标

  据广州日报,近日,有网友航拍88米世界最大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该雕塑位于贵州剑河县,共耗资8600多万元。据悉,剑河县曾为国家级贫困县,于2020年3月3日退出贫困县序列,有网友质疑该雕塑系“形象工程”,不如将资金用于扶贫。

  事实上,最大苗族女神雕塑并不是个例,不少地方都热衷于兴建打着“最大”“最高”旗号的文化地标。这类建筑初看或许很震撼,但细细品之却难见历史文化底蕴。针对这些现象,住建部在今年9月发布了《关于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的通知》,明确要加强雕塑的管控、管理和审查。

  应该说,各地兴建文化地标确有需求。作为文化名片,文化地标可以更好地传播城市形象,并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但文化地标并非孤零零的存在,只有当它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时,才能展现出地标的魅力。

  生活是文化的土壤。有生活感的文化才让人觉得舒适。任何有活力的文化必然是源于生活,又与生活交融在一起。说到底,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要与其城市规模、城市文化、市民需求相适应,与人文景观、自然环境浑然一体,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才能真正成为城市实力的象征,体现一座城市的精气神。

  龙门石窟

  考古发现唐代塔基

  据新华社,近日,在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周年学术交流大会上,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发布一项重要考古成果:通过对唐代皇家寺院香山寺遗址的首次大规模发掘,发现了较高规格、较大规模的塔基,结合文献资料,初步推测为唐代入华印度高僧地婆诃罗墓塔。

  香山寺是唐代著名的“龙门十寺”之一,武则天敕令创建。寺院遗址位于龙门东山南麓,现存面积4万多平方米。此次考古发掘出唐宋时期的建筑基址和道路,以及包括唐代的两座塔基基址,地宫、砖铺面、散水、台基等重要遗迹,还出土了舍利石函、石造像、大型刻花纹石条、刻经石残块,砖瓦、瓷片、铁钉、鎏金小铜佛像等重要遗物。“此次考古挖掘发现了较高规格、较大规模的塔基,结合文献资料,初步推测为唐代入华的印度高僧地婆诃罗的墓塔。”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 (记者 刘一颖 整理)

编辑:郑鑫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