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展演

“又见大唐”有多牛?听听三位唐史大咖怎么说

2019-10-10 15:16:31 辽宁日报

  10月7日,世界范围规模最大以唐代书画呈现大唐风韵的展览“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

  当天下午,两场高端学术论坛在这里举办,解读大唐盛世。辽宁日报记者在聆听学术论坛后,先后采访了葛承雍、王小甫、王邦维三位主讲人,他们都是来自相关领域的学术权威,尤其在唐代历史与考古、丝绸之路研究等方面建树卓著。

  “‘又见大唐’兼具学术和文化价值。”三位唐史研究专家如是说。

  展览颠覆了三位主讲人旧有认知

  葛承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学术方向为汉唐文明、丝绸之路、宗教文物、艺术考古、古代建筑。

  葛承雍在一个多月前听策展人说辽博要办“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颇有疑虑,他知道举办这样高档次和大规模的展览有多难。但参观了高端大气的“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后,让他从心里对辽博、对辽宁刮目相看。

  在论坛上,王小甫主讲的题目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他认为,唐朝能实现贞观之治,取决于三点,一是汲取教训、拨乱反正;二是以民为本、克己自励;三是制度规范、政策合理。贞观君臣总结隋亡教训,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拨乱反正,实施三省六部制度,把政治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失误降低到较低程度,为各项政策的全面推广和普遍落实提供了重要保证。贞观时期成为开启大唐盛世的重要节点。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话锋一转,王小甫说,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强盛朝代。由于唐朝对海外的巨大影响,在宋代时,“唐”就已经成了东南海外诸国对中国的代称。历宋、元至明,很多国家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不仅以“唐”作为“中国”之地的代称,而且称中国人为‘唐人’。在世界各地,华人聚居区一般被称作唐人街,中国传统服饰被称作唐装。

  辽宁与唐朝丝绸之路直接关联

  王小甫: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特聘教授,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学术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尤其侧重隋唐史、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与周边关系史。

  辽宁与唐朝有着怎样的关联?以往,辽宁以遗存的清代文化而闻名,而与唐朝似乎少有关联。葛承雍说,这是不了解唐朝文化背景而产生的一种错觉。其实,辽宁在唐朝处在国土疆域的边缘地带,特别是营州(今朝阳)是丝绸之路东延的重镇,丝绸之路的劲风也吹到了这里。“在我眼里,营州在唐朝就是现代的深圳。”葛承雍加重了语气。

  葛承雍分析说,唐朝的营州,北边是漠河,西北边是契丹,草原丝绸之路是从南边进入营州,经济贸易活动在当地产生很大影响,营州城里的驻军是唐朝的军队,而周边则是多民族区域,从考古发掘看,有东罗马金币、胡人陶俑、马和骆驼物件等,这些也表明这里是唐朝贸易的前沿地带,呈现繁荣景象。由此可见,唐朝丝绸之路不是与辽宁无关,而是有直接关系。我们在“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上已经看到了东罗马金币实物。

  那么,唐朝为什么会如此繁盛?葛承雍在论坛上主讲的题目是“唐朝的世界性”,他认为,唐朝繁盛与其世界性直接相关。唐朝吸引了邻近民族和各国人士蜂拥而至,不仅具有各国交流的“开放性”,更重要的是具有文明世界的优越性,诸如物质生活的富裕、典章制度的完善、中央朝廷的权威、军事实力的威慑、文学艺术的繁荣、科学技术的领先,甚至包括服饰发型的新潮,所以其能形成国际化的特性,影响和推动着周边各国和各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葛承雍在论坛上提出,唐朝的世界性表现在10个方面,诸如允许外国人或异族人入境居住、允许外国人或异族人参政做官等。因此说,唐朝之所以成为中外学术界誉为“世界性”的超级大国,就是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优越性,才能形成“盛唐气象”,这也是其世界性开放自信特征的基本原因。大唐盛世由此光耀古今,成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高峰,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国际地位。

  品尝一道爱国主义文化盛宴

  王邦维: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印度研究中心主任。学术方向为梵语与汉语佛教文献与文学、印度和中国佛教史、中印文化关系史。

  王邦维讲座的主题为“唐代中国与外部世界:前所未有的视野”,他认为,唐朝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唐代文化是开放的文化,在唐代中国在世界上能取得领先的社会文化成就,与这种开放有直接关系。唐代留下的文化遗产不但不能忘记,而且应该保护好、利用好,为今天的国家建设、外交活动服务。“在对玄奘与《大唐西域记》的研究中,我深切地感到玄奘不仅是西行求法的高僧,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中外友好交往的象征。《大唐西域记》既为唐初的皇帝处理西域的军政事务提供了重要信息,也为中国古代西域地区留下很重要的历史记载,成为这些国家今天了解自己历史的重要资料。”王邦维说。

  谈及“又见大唐”展览的观感,王邦维连说“非常精彩,非常精彩”。他说,辽博不仅把自己珍藏的唐朝文物展示出来,还通过一个很好的主题将国内多家相关博物馆、图书馆纳入进来,一起用书画文物回顾重现大唐盛世,这不是简单的展览,是带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活动,与国内、国外同类活动相比毫不逊色。“我从事唐史研究很久了,但《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万岁通天贴》《仲尼梦奠贴》等很多文物久闻其名、未睹其物,现在我都得以一一观瞻,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这对我今后的学术研究会有更多启迪和帮助。而对于更多的普通百姓来说,这是一种机会难得的精神文化享受。”

  王小甫认为,传世唐代书画是大唐盛世的历史见证,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记忆与文化基因,是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又见大唐”虽是辽宁办展,但却具有全国性。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举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个展览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有意思又有意义,是值得品尝的一道精神盛宴。欣赏大唐,敬畏历史。(赵乃林)

编辑:张舒雯
 
 

相关阅读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按钮 内容不能为空!
立刻说两句吧! 查看0条评论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 2019七夕:过好中国的“情人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柔情似水的七夕,这是佳期如梦的七夕。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绵延着中国农耕文化中最温柔与浪漫的那一页。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探访台北最后一家铸字行

    10月10日,台北太原路上的“日星铸字行”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铅字排版。该铸字行开办于1969年,专门制作铅活字及铅字印刷,是台北仅存的一家铸字行。

  • 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

    当日,四川省“我们的节日·重阳”示范活动在德阳启幕,诗朗诵、太极拳表演、插茱萸、登山等特色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 王夫之诞辰400周年纪念邮票在湖南衡阳首发

    10月7日,王夫之诞辰400周年纪念邮票在湖南省衡阳县首发。该邮票为中国邮政发行的《古代思想家(二)》6枚系列邮票之一,面值1.2元人民币,由著名画家范曾绘制。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残健融合“爱的阳光”公益晚会走进浙江乐清

  • 优势栏目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惊艳天津

  • 优势栏目

    明长城广武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