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文化

图书

八步沙“六老汉”纪实文学发行

2020-09-30 17:18: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八步沙“六老汉”纪实文学发行:当代愚公演绎“人进沙退” 

  中新网兰州9月30日电 (记者 魏建军)“如今的八步沙,就像一条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廊一样,将古浪县以及黄花滩移民区10多万亩农田紧紧抱在怀里。”国家一级作家、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陈玉福说,数十年岁月如风而过,如今“六兄弟”也都变成了老汉。但是,八步沙更绿了。

  近日,由中原出版集团大象出版社总编辑杨秦予策划、陈玉福创作的31万字长篇纪实文学《治沙愚公》一书正式出版发行。早在2018年底,陈玉福就到八步沙林场深入生活扎根沙漠,为创作系列“八步沙”作品进行采访工作,并创作电影剧本、长篇小说《八步沙》。

  近日,长篇纪实文学《治沙愚公》正式发行。受访者供图

  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北部的一个风沙口。据说,100多年前,这里只有八步宽的沙口子,所以叫作“八步沙”。还有一种说法,这里的沙子又细又软,人踩上去,脚就陷到沙里了,只能一步一挪地艰难“跋涉”,所以也叫“跋步沙”。

  20世纪70年代,“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是八步沙的真实写照。为了保护家园,以郭朝明为首的八步沙“六老汉”,自发地组织起来治沙造林。后来又在八步沙植树造林的合同书上郑重地摁下了手印,誓将“欺负死人”的沙漠变绿。

  在郭老汉的影响下,“六老汉”以联户承包方式,组建了八步沙林场。老汉们的想法很简单,“我们舍不得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这块地方啊,这可是我们自己的家园啊!我们自己不去管谁管?”陈玉福在采访第一代唯一在世的治沙人张润元时,老人激动地说。

  上世纪80年代末,只有30岁的郭万刚接替父亲进入林场前,还在古浪县供销社端着“铁饭碗”,他并不甘心当“护林郎”,甚至一度盼着林场散伙,自己好去做生意。他曾埋怨父亲?:“沙漠大得看都看不到头,你却要治理,你以为自己是神仙啊!”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1993年5月5日17时,古浪县西北方向平地刮起沙尘暴,整个天地瞬间变得伸手不见五指。郭万刚当时正在林场巡林,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吹成了“滚地葫芦”,狂风掀起的沙子转眼将他埋在了下面。最终,他总算死里逃生。

  后来,郭万刚在八步沙林场场长就职演说中立下了“八步沙不绿,我哪儿都不去”的雄心壮志。目睹父辈们治沙之苦的贺中强也犹豫过。“早出晚归不说,日头最大的时候还要去巡护林子,为了个啥?”然而,父亲临终前的叮嘱,成为贺中强一生坚守在治沙路上的信念。

  在浩瀚的沙漠面前,人的确显得格外渺小。然而,这些不服输的西北汉子,以十足的耐心、苦心、恒心与风沙作持久斗争。他们披星戴月地四处巡护,夜里蜷进沙漠窝棚,每日步行30多公里,用坏的铁锹头堆满了整间房子。

  几经周折,通过贷款打井、开垦荒地,八步沙的治沙人终于走出困境,治理后的荒漠也逐步有了经济效益。八步沙人坚信,“今天种活一棵树,明天就会种活千万棵树”。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终将八步沙变废为宝,将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家园。

  以郭万刚为首的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不但向沙漠要绿色,而且要效益,他们成功了。以郭毅为首的第三代治沙人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更是“得寸进尺”,要绿色,要效益,还把现代化的治沙设备开进了八步沙。

  近半个世纪以来,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带领群众治沙造林近40万亩,植树4000多万株,让虎视眈眈、凶神恶煞般的大沙漠倒退了15公里。

  据测算,八步沙林场管护区内林草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形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确保了干武铁路及省道和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等国家能源建设大动脉的畅通。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八步沙治沙造林的成果,移民小区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陈玉福在古浪县林草局采访时,负责人告诉他,在八步沙林场的怀抱里,周边农田亩均增产15%以上,人均增收730元以上。“有了绿色的八步沙,才有了今天的黄花滩!”

  作者凭借着对这片土地上各色人等的熟悉,经过细致的采访将“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这个真实、感人的传奇故事集中于笔端,让读者领悟当代“愚公精神”。该作品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描述,凝聚着作家对沙漠的了解、对沙漠治理者的崇敬、对人性的开掘。

  据了解,陈玉福的系列“八步沙”作品一共是五部,到目前为止,一部电影剧本、一部长篇小说、一部纪实文学、一部广播剧、一部电视剧本均已完成。电视剧本《八步沙》正在做进一步修改,预计明年在八步沙开机拍摄。

编辑:郑鑫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