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文化

文艺

生产又有了新创造

2019-09-19 09:18:18 北京日报

  ▲1952年10月4日,《北京日报》3版

  ▲1952年11月1日,《北京日报》3版

  ▲1952年10月17日,《北京日报》3版

  图1:早年,老北京烧火做饭用的是煤球。

  图2:上世纪60年代,北京有了首批使用煤气罐的液化石油气用户。图为1966年至1972年使用的钢瓶。

  图3:旧时的北京车站。

  图4:1959年,“十大建筑”竣工。图为其中的北京火车站。

  图5:旧社会北京人出行主要靠步行,少数人以人力车代步。

  图6:上世纪50年代,北京有了无轨电车。图为4路电车经过交道口南大街。高宏/摄

  报喜去

  贡振宝 作

  高炉响,轰隆隆,烟囱突突冒火星,

  天上的星星千千万,工厂里模范事迹数不清!

  嘿,报喜队,又来喽,前呼后拥紧着走。

  人人心里乐开了花,又唱又笑还带扭。

  搞竞赛,挖潜力,生产效率天天往上提。

  庆祝和平会议,生产又有了新创造,快呀,快向毛主席报喜去!

  (李传琇 配词)

  新中国成立之初,许多重要的工厂和矿区被国民党军队在撤退时彻底破坏。1949年的生产量与历史上的最高年产量比较,煤减少了一半以上,铁和钢减少了80%以上,棉纺织减少了四分之一以上,总的来讲,平均减产将近一半。(1952年10月3日《北京日报》2版,《三年来我国工业的恢复与发展》)

  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大力进行统一全国财政收支和稳定金融物价的工作。此后,北京的城市建设逐渐步入正轨,各行各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

  据本报1952年10月1日3版《首都工人连创新纪录》报道,国营、地方国营工矿企业的职工,掀起了竞赛热潮。京西矿务局房山煤矿的煤矿工人,在当年9月17日、18日两天当中,连续创造了4次产煤新纪录,产煤量由每工4.4车提高到每工11.2车。

  盖房子、修桥、筑路、开矿井、办工厂、安装机器、架电线……那些年,北京城大力开展基本建设,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本报1952年10月4日3版刊发的插画配诗《报喜去》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场景——

  高炉响,轰隆隆,烟囱突突冒火星,

  天上的星星千千万,工厂里模范事迹数不清!

  嘿,报喜队,又来喽,前呼后拥紧着走。

  人人心里乐开了花,又唱又笑还带扭。

  搞竞赛,挖潜力,生产效率天天往上提。

  庆祝和平会议,生产又有了新创造,快呀,快向毛主席报喜去!

  劳动竞赛持续了很多年。1953年,为了迎接“五一”劳动节及第七次全国劳动大会,北京市总工会向全市职工发出了“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号召,正在积极参与首都建设的建筑工人们受到鼓舞,取得了出色的成绩。瓦工冯金根小组在勾缝工作中,由1952年每天每人做10平方米提高到每天每人做13.66平方米。杨文荣小组在顶棚抹灰工程中,生产效率提高超过96%。瓦工彭贺斌小组抹灰生产效率提高了82%。(1953年4月12日《北京日报》1版,《积极展开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北京高等院校的建设也是在那个年代起步的。1953年下半年,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航空学院、中国矿业学院以及其他许多高等学校都有了新校舍。其中,北京航空学院(现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所培养航空工业技术人才的学校。

  1953年底,苏联展览馆(现在的北京展览馆)、北京第一棉纺织厂、西郊百万庄住宅区、北郊和平里住宅区、新侨饭店和扩建的北京饭店、同仁医院等十几座重点工程都在加紧施工。据本报1953年12月31日1版《首都重点工程冬季施工紧张进行》记载,在苏联展览馆工区,工人和战士们日日夜夜地分班施工。数十盏大聚光灯把现场照得如同白昼。几座水泥搅拌机不停发出响声,大量冒着热气的混凝土从这里搅拌均匀,战士们推着小推车,迅速把混凝土送到盒子板里。接着,掌握振捣器和真空泵的战士,在刹那间把混凝土捣固好了以后,紧跟着就用真空泵抽走了混凝土里的水分和空气,赶快用席子和草帘小心地把它盖好。工人和战士们愈干愈带劲,有些人热得脱去了厚衣服,简直不觉得这是严冬之夜……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开展,首都工人队伍不断壮大。截至1954年4月,北京各工矿企业和基本建设职工已有50多万人,比1950年增加了两倍多。当时全市共有400多个基本建设工地,建筑的面积达到北京市解放前原有房屋面积的20%。(1954年5月1日《北京日报》4版,《首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在劳动竞赛中,工人们有很多新的创造和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水平。据本报1960年1月6日3版《广泛深入地开展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运动》记载,到1960年初,当时的朝阳区共实现技术革新5.7万余件。其中属于发明创造和重大革新的就有1600余件。如太平庄砖瓦厂职工创建了“双筒轮窑”,改变了砖瓦业半年生产半年闲的状况。北京造纸厂创造的新式网槽,改善了纸张拉力横强竖弱的缺点。

  “十大建筑”诞生

  1958年9月初,为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中央决定扩建天安门广场,拓宽长安街,同时在京兴建一批上规模的公共建筑,“十大建筑”由此得名。

  边设计、边筹料、边施工……一场“大会战”随之展开。

  除在京几十家设计单位外,全国建筑大师也云集首都:梁思成、杨廷宝、张开济、吴良镛……他们为“十大建筑”的方案贡献着智慧。另外,仅进京支援人民大会堂修建的技工就有7000多人,几万建设大军夜以继日、顶风冒雪连轴干。每天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搬砖运土,抬钢筋、斧剁石的北京部队官兵、学校师生、干部群众更是不计其数。

  为支援首都建设,赶制的钢材、电线、瓷砖、大理石、工程设备也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运来。

  1959年八九月间,“十大建筑”——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火车站、民族饭店、华侨大厦、钓鱼台国宾馆相继矗立起来,总面积达67.3万平方米,相当于四个半故宫。“十大建筑”从确定任务到全部建成不到一年时间,被认为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大批劳动模范涌现

  在参与生产建设的过程中,北京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其中就有掏粪工人时传祥。

  时传祥15岁就干上了掏粪这个行当。新中国成立前,他受尽了剥削和压迫,被讥讽为“屎壳郎”。新中国成立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当选了原崇文区人民代表和北京市政协委员,成为全国劳动模范。

  原崇文区清洁队将时传祥所在班组命名为“时传祥班”。这个班的工人在时传祥的带领下,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高尚精神,受到社会尊重。1959年10月26日,时传祥和全国各地6000多位英雄人物来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当时举办的群英大会,并受到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本版文字:贾晓燕

编辑:郑鑫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夏季酷热的考验后,8日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 2019七夕:过好中国的“情人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柔情似水的七夕,这是佳期如梦的七夕。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绵延着中国农耕文化中最温柔与浪漫的那一页。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 浙江:渔民庆典迎开渔

    15日,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在桐照村举办2019奉化开渔节活动,渔民们表演自己编排的文艺节目,为即将开渔出海祈福。

  • “新时代巾帼建设者主题摄影展(第二季)”在京开幕

    9月12日,观众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参观“新时代巾帼建设者主题摄影展(第二季)”。 当日,由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新时代巾帼建设者主题摄影展(第二季)”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聚焦近年涌现的三十余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和全国三八红旗手,力求通过女摄影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讲述新时代巾帼建设者在各自领域发挥所长,建功新时代的感人故事。

  • 长春市民中秋祭月祈福

    9月11日晚,中秋节即将到来,长春市民身着汉服举行中秋祭月祈福仪式。市民们面对皎洁的“明月”虔诚致祭,共同为美好和幸福祈福。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惊艳天津

  • 优势栏目

    明长城广武段

  • 优势栏目

    北京时装周首秀百年经典泳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