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大“冷”天需要暖人心的“热”制度-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评论

热评丨大“冷”天需要暖人心的“热”制度

2020-12-17 14:49:1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北方有部分城市气温已经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而环卫工人等在户外工作的劳动者大多不知道也从未领取到过“低温津贴”。低温津贴制度是否应当建立,如果建立了,又应当如何确保劳动者能够及时享受到相关待遇?在各地纷纷进入寒冬时节,室外温度不断创下新低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值得相关部门高度关注。

  低温津贴制度是否必要?答案不言而喻。经济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做补偿工作理论,大体意思是说,对于劳动环境比较差、劳动强度比较大的工种,只有给出更高水平的待遇,才会有劳动者愿意从事相关行业,才能符合劳动力的价值,也才能更好地实现劳动保护。对于室外工作者而言,温度就成为影响工作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温补贴大家耳熟能详,低温补贴自然也应当顺理成章。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就出台了发放高寒岗位低温津贴的相关规定。

  然而,目前我国并没有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有关低温津贴的制度规定,原因大抵是我国幅员辽阔,低温津贴并非具有全国普遍适用性。但是,相关职能部门应当积极推动和支持地方政府、行业或者企业出台有关规定,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尤其是在北方部分地区推行低温津贴制度。

  更进一步,有了制度还不够,对于受益人群规模小、适用范围受限制的一些“冷门制度”,还需要有“热”宣传。调查发现,即使在制定或实施了有关低温津贴的城市,从事户外工作的劳动者也大多不知道有相关的规定,也很少享受到相关的待遇。这就涉及到政策宣传的问题。户外艰苦条件下的劳动者,显然无法“自动地”了解到所有与其相关的政策规定与权利实现方式,而相关部门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法律政策的实施者,在这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针对这种现象,其根本解决之道是要优化公共服务流程,从需要劳动者自主申请转变为职能部门积极发现、主动提供。在低温环境中工作的劳动者享有领取低温津贴的权利,而相关部门和服务机构则需要承担主动提供信息与福利服务的义务。只有重置其权利义务关系,才能够明确,如果该领低温津贴者未领到,不是劳动者权利意识不足,而是公共服务部门未切实履行义务。

  (文丨鲁全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编辑:张洁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专题

  • 专题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专题

    回眸“十三五”

  • 专题

    三明实践

  • 专题

    厉行节约 制止餐饮浪费

  • 专题

    新冠肺炎疫情动态播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