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绘画中的“传统”-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赏析

季康绘画中的“传统”

2020-01-07 09:12:45  来源:宁波日报

季康《耆英图》 (方向前 供图)

  季康(1911-2007),字宁复,浙江慈溪人,当代画家。 

  季康在当代画坛的影响不大,甚至鲜为人知。这大概与他久居海外、淡泊名利、处世低调有关。近几年,经常在一些艺术品拍卖会上看到他的画作,画风精细,设色艳丽,风格典雅,颇受藏家喜欢。

  季康出身于书画世家。清同治年间画家季伯寿是季康的曾祖,季康的父亲庸舫为乡绅名士,叔父季守正乃民国海派较有影响的书画家。季康自小临摹画谱,早年随叔父季守正到上海,1947年赴台湾游历并定居下来,1982年移居美国加州直至病逝。

  季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擅工笔,其一生画风相对稳定。由于从小临画谱,喜欢郎世宁画风,季康的绘画偏于工整。2010年,台湾曾为季康举办《典韵风华——季康绘画纪念展》,“典韵风华”四字基本上反映了季康的绘画风格和审美特点。香港汉荣书局在《中国当代书画选》中对季康作了如此评价:“画路甚广,以仕女、花卉、翎毛、走兽为最可见,用笔空灵秀逸,神韵自然,独具自家风格,夙为海内外艺坛所重。”评价较为中肯,不过“独具自家风格”一说尚值得商榷。

  民国时期,全国各地画家争相前往上海谋生发展。季康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天分,逐渐显露出绘画才能,并结识了不少绘画大家。季康这一时期的绘画,我们从他27岁时所作《四美图》可见一斑。“大千先生法家雅属,己卯冬月宁复季康”,从款识看,这是季康赠给当时上海滩赫赫有名大画家张大千的作品。作品描绘了四位风姿绰约的仕女,在风和日丽桃花盛开的春光里游春的场景。仕女造型线条简洁流畅,衣服佩饰浓艳重彩;人物画法取明清之意,有清改琦、费丹旭之法,从中也借鉴了钱慧安人物的一些特点。作品背景为开满红花的树木,边上有一溪一桥,风光宜人。季康长于人物刻画,笔墨功底深厚。不过,从人物造型、笔墨技巧和构图看,作品的表现未敢越前人一步。

  我们再来看季康74岁时所作的人物画《耆英图》。从早期的《四美图》到晚年的《耆英图》,画家执守传统,以工笔为特点,展现了深厚的传统功夫,仔细比较,作品在精神、气息及笔法、用色上有所变化。《耆英图》的人物造型和衣纹线条,已由婉转流畅变为硬朗俊挺,作品的设色,从人物到布景,也趋于淡雅清新,局部重彩,色彩丰富且有现代感。现代气息与古代内涵融合,使作品有了雅逸之气,这或许是季康传统绘画带给我们的一点点时代“新意”。

  《耆英图》描绘了9位高年硕德的长者。从人物造型到神态,技法及画风颇似张大千。季康与张大千年轻时都寓居上海,后来又赴台湾定居,季康叔父季守正与大千之兄张善孖曾搞过书画联展。我们从《四美图》的题识中,得悉季康与张大千是有过交集的。

  大千绘画对画坛有两大影响,一是其晚年的泼墨泼彩法,奠定了画坛大师的地位;二是他在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写意、工笔、书法各领域的传统功力及摹古能力,可以说几百年来无人能及。不过,张大千的人物画有一个很大缺陷:人物的面部造型较为固定,缺少变化。这一问题在季康的人物画中也同样存在。

  在季康的绘画生涯中,叔父季守正是一位关键人物。季守正能书擅画,传统功夫好,是当时一位较活跃的书画家。但季守正书画也被传统所囿,缺乏创新,作品神采甚至略显板滞,少些灵性,格调也不高,这些缺陷或多或少也影响到季康的绘画审美。

  除了工整一路外,极少能看到季康有大写意风格。他的作品多表现雅逸闲适之情,反映传统文化内涵和传统审美。季康绘画的成功之处在于恪守了中国画的传统,浓浓的古典味,使他的作品可赏、可品。但季康绘画的不足之处,也在于太拘泥于传统而失去了自己。(方向前)

编辑:张欢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