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藏品故事

李白诗如酒醉倒霍尔茨

2019-08-13 08:28:24  来源:光明日报

  第一,霍尔茨的诗歌革命思想受到李白诗歌的启发。霍尔茨想革新德国诗歌创作,而李白则为他的诗歌革命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李白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泰斗,不仅以其大量壮美的诗篇令霍尔茨折腰,也以其诗风和诗歌理念赢得霍尔茨的赞赏。李白的诗歌理念可用“清真”和“自然”二词来概括,用李白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即清丽,真即真实情感,自然即直抒胸臆,反对绮丽的雕饰。这些理念体现为李白诗作在格律上有时不及杜诗工整严谨,这是因为他不愿因遵循诗歌格律而损害思想情感的表达,在语言上有时吸收一些方言和口语。

  霍尔茨在其诗艺理论著作《诗歌的革命》中倡导散文诗,反对传统的韵文诗,认为诗歌应放弃传统的形式如诗节、节奏和韵律等,而采用“自然的节奏”。为此他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上进行了重要的革新尝试,发明了一种无韵的“中轴体”诗歌形式。可见霍尔茨的基本诗歌理念也是“自然”,而且比李白更加激进,主张完全否定传统诗歌形式。此外,霍尔茨还强调诗歌要以描写自然为主要内容,并且要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客观精确的描写,这不仅是崇尚“自然”,而且与李白的“清真”理念也是一致的。

  第二,霍尔茨的诗作包括一些对李白诗歌的全文或局部改编。霍尔茨也全文改编了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其改作收录在他于1916年出版的《幻想者》修订版中。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霍尔茨改作的基本情节和思想情感与原诗相符,个别句子也与原诗接近,如开头两句“如果生活只是一声大梦,为什么还要忧愁悲伤”基本是李白原诗前两句“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的翻译。但是改作接着便大加发挥,篇幅是原诗的几倍,添加了许多新意象,如露珠、彩羽、酒铺等,叙述和描写比原诗更细腻和丰富,特别是体现了他的“分秒风格”。如果说李白原诗是一幅中国水墨写意画,那么,霍尔茨的改作则是一幅西洋水彩写真画。改作采用他首创的诗体即“中轴体”散文诗,放弃了传统德国诗歌遵循的诗节、节奏和韵律。他还有许多诗虽不是整首改编李白的诗,但总有几句读起来像李白的诗。如霍尔茨于1898年发表的《花舫》,内容很像李白《江上吟》的前4句:“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再如《幻想者》(1898)的第3首诗开头5句“饮过咖啡,躺在床上/壁炉之中火在燃烧,/雪光/透过窗户/将整个房间照亮”,让人联想起李白《静夜思》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而其中第18首诗开头两行是:“阳光之下群山之间/有个小城坐落河边”,读起来也像李白《送友人》的前两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第三,霍尔茨的诗作大量采纳了李白诗歌的主题、题材和意象。由于李白性格洒脱豪放,喜饮酒放歌,喜求仙访道,亲近大自然,因此他有许多诗歌是以云游、美景、饮酒、人生感悟等为主题,其诗歌题材多是名山大川、历史传说、名胜古迹、社会交往、所思所梦等,诗中喜用的意象有日月星辰、云雾雨露、花草鸟兽、山水城郭、江河湖海、车马舟楫、琴酒歌舞等。我们发现霍尔茨的诗作同样也包含这些要素。霍尔茨的《幻想者》中绝大多数都是此类诗歌,读起来有一种欣赏水彩写真画的感觉。如《幻想者》(1898)的第31首诗《弄莲》:“在我乌黑的紫杉林中/一只仙鸟/通宵吟唱。/花儿在摇曳。/星星,印在水面,/我的小舟在前进。/我的双手如梦般/伸向水中荡漾着的睡莲。/水下,/深处,寂静无声。/远处的岸上,传来歌声。”这首诗常被人引用,诗中有星星、小鸟、树、花、湖水、睡莲、小舟、歌声等意象,写的是游历主题。该诗较有代表性,体现了霍尔茨诗歌的一般面貌。从中可以看出,它们确具有李白诗歌的特点,只是描写比李诗更细腻。

  第四,霍尔茨在诗作中多次明确地直接提到“李太白”并表达对他的敬仰,甚至将李白视同西方文学史上的巨匠莎士比亚。他在《花舫》一诗中就公开表达对李白的崇拜:“一只镶金的花舫/乌木桅杆扬着紫色帆/载着我们驶入大海。/我们身后/在睡莲之间/荡漾着月光。/千百只彩色灯笼在丝线上闪耀。/美酒在圆碗中盘旋。/琉特琴声悠扬。/李太白/的一首不朽的歌/从我们心中欢呼而出!”他于1916年出版的《幻想者》修订版中也有一首诗再次公开表达了他对李白的挚爱和膜拜:“如同/亲爱的,最亲爱的宠儿/李太白”,“干杯!李太白!/干杯!莎士比亚!”霍尔茨对李白的这种深情表白,表明他对李白的感情至深,受李白的影响至深。

  李白的诗就像储藏了千年的美酒,霍尔茨饮后真的是深深陶醉了,沉沉地醉倒了!(李银波 苏晖)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