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藏品故事

故宫文物南迁入川记(上)

2019-07-25 08:58:10  来源:华西都市报

  第一批

  存文物图书馆被炸飞

  1937年8月14日,曾经运往伦敦展出的那80只铁箱子,成了第一批被运出南京的文物中的一部分,这时还是在南京大屠杀发生之前,这批文物勉强逃过了被毁的命运。第一批运出的文物沿长江水路到达汉口(武汉附近),然后用火车运到长沙。几个月内,长沙也危险了,这些箱子又经广西运至贵州——不久,长沙原来存放这些箱子的图书馆就被一颗炸弹夷为平地。

  一年后,这批文物被运到了贵州安顺附近的一个隐蔽的山洞里。在这里,此批文物度过了1938年到1947年间的漫长岁月。“每到一地都是千难万险。我还记得在去贵州的路上,乌江上有一座桥,下面是湍急的河流,中间是竹子与木板钉起来的桥,过桥时所有的人都要下车,让车慢慢开过去,我们跟在后面,小心翼翼走过去。”当年主持故宫文物南迁工作的庄尚严之子庄灵,在央视纪录片《故宫》里如是说。

  第二批

  装箱船被水冲到下游

  同年11月初,第二批文物也在准备迁移。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着:装箱、装车、把9369个箱子运至码头。这一大批文物在11月20日至12月8日之间离开南京,几天后,南京被攻陷。12月10日,9369箱文物通过轮船经长江被运至汉口;一天后,汉口的孔庙(文物箱件曾在这里存放)被炸毁了。箱件继续迁移,3月份到了宜昌。

  文物不得不在宜昌停留几个月等待河水上涨。到了秋天,文物继续转移,穿过险恶的长江三峡到达战时首都重庆。随后重庆也陷入危机。1939年春,这些国宝箱件又被装上小木船再次迁移,部分船只由纤夫用缆绳拉着在急流中前进,目的地是四川乐山的安谷乡。

  乐山地方志记载,当时还发生了一个意外事故,有一根纤绳断了,船体失去控制,装满国宝箱件的船只连同船里的工作人员一直被水冲到下游,庆幸的是并没有太大的损失。这些文物箱件,是由搬运工扛着走完去往乐山的最后一段路程的。

  第三批

  刚到成都又奉命去峨眉

  第三批文物从南京运出后,经陕西最后被运到四川,这是运送最艰难的一路。这批文物共7286箱,于1937年12月10日日军攻陷南京前夕从南京出发,经陆路由火车运往徐州,接着在1938年1月到5月间又被装进300辆卡车运到陕西汉中。

  这条线是沿着秦岭行进的,山间道路有时泥泞不堪,有时还会遭遇山崩。其间,一场大雪将整个运输队伍困在山间,没有食物也没有地方住,幸而后来救援队赶到。运宝大队在4月10日抵达四川,路上整整花了48天。文物在成都的储存地点是东门的大慈寺。没想到刚到成都,又一道命令下来了:要把国宝箱件再运到130多公里之外的峨眉山。(李贵平)

1 2 3 共3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