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藏品展示

一张图再现挺进大西南的艰难历程

2019-06-28 09:38:07  来源:山西日报

  在“招生人数”上,标注有“莲塘,招生930人”“吉安,招生350人”“广州,招生1070人”等。

  “军大四分校”,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是由二野四兵团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建立的。当时组建军政大学的背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完成解放战争的伟大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各地的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分校为基础,陆续组建训练和培养军队干部及地方青年学生的军事政治学校(简称“军大”)。1948年,根据全国解放战争的斗争形势和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第二野战军建立了豫陕鄂军政大学,后更名为中原军政大学,陈赓任校长兼政委。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成立后,陈赓又担任了二野军大四分校校长兼政委。1949年8月19日,刘伯承、邓小平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下达了《川黔作战基本命令》,同时向二野军政大学下达了进军西南命令。这所学校既非一般性的地方大学,也不同于延安时期的抗日军政大学,而是一所边走边学、迈着向西南进军的战斗步伐奋勇前进的大学,为解放和建设云南、贵州等西南边陲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军政干部。

  在杨建民先生的家里,还珍藏着他父亲杨广武写的8本日记。最早的一本写于1948年8月1日,最晚的一本写于1964年9月,前后历时17年之久。日记全部用钢笔书写,内容篇幅不一,详略有序,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变化、学习讨论、生活起居、战斗场面等。第一本日记时间起止为1948年8月1日至1950年12月31日,总共144页。记录了杨广武和他的战友们亲身经历过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解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和挺进大西南剿匪的战斗与生活,语言朴实无华。内容或简或繁,小到借还老百姓的东西、个人钢笔丢失,大到战斗场面、活捉俘虏、学习讨论等。字数或长或短,依据战事紧张与否而定。

  如下摘录一些有关“军大四分校”日记的片段——

  1949年,“7、20,晴,梅村。这天是开学典礼”;“7、21,晴,梅村。测验算术题”;“7、22,晴,梅村。自己学习算术”;1950年,“5、2,天候、晴,于昆明市。早上我班值日,早开始测验,制式教练,上午筑城、断面图;下午测验器械和练步拳。”

  记述进军大西南的途中:1949年,“9、4,晴,马桥街。行军,在路上有文艺组表演……这天走二十多里就到宿营地,大家情绪高。下午政委报告,我们的任务是广州、大西南云、贵、川,并且给记好同志发记好证。擦拭武器准备进赣州城。”1950年,“1、14,天候、晴,于贵桥墟。沿公路在某小店路上,有一尸体口鼻流血,同志都在议论中。最后队长讲,此地土匪很多,时常打劫商人。要是有人掉队,轻者把衣服抢了,重者性命难保。希望同志要特别注意,莫要大意,以防发生危险……”“2、19,天候、阴,于贵州、下杨壩。今天各大队到前边走,我为尖兵排,我们走了小道。结果受到队长批评:动作没敌情观念,缺点指挥不统一,这是给我们一个教训。”

  杨广武老先生生前曾给人讲过,1949年7月20日,军大四分校开学典礼当天,二野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副司令员郭天民等首长亲临现场。当教育长范戈宣布由校长陈赓讲话时,全场掌声雷动。陈校长一口气站着讲了两个多小时,有些话令人终生难忘:“你们投笔从戎,抓住了革命战争的尾巴,是你们的光荣。”“学校名叫军政大学,是为革命战争培养干部的,但我看叫它草鞋大学更好。因为现在还有大半个中国没有解放,我们要打仗、要走路,要解放全中国,大家一定要有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思想准备,要经得起考验。”不知是偶然因素还是敌特情报,正在陈赓讲话时,几架敌机在会场上空盘旋,虽未俯冲扫射,但局面危险。陈赓校长对此冷静沉着,习以为常,继续风趣地讲话:“它们有多大的本事我知道,炸弹落下来我和你们在一起。”陈赓校长讲话时的热烈生动和幽默以及面对敌机来袭时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永远留在军大四分校学员的记忆里。(张兴平)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