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在设计中艺术地生活(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企业丹青

谢天:在设计中艺术地生活(组图)

2020-05-25 09:26:05  来源:杭州日报

谢天,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国艺城市设计研究院院长、浙江亚厦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饭店协会装修设计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房地产协会商业地产研究会研究员、浙江省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分会轮值会长、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副会长。

 

  杭州日报 记者 孙乐怡

  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谢天,他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多年。作为建筑空间设计师的谢天,他对于设计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一身蓝白黑的造型简单而大方,圆圆的黑框眼镜背后透射出一种深邃,在近两小时的交流之间记者发现,50岁的谢天,是个超级的“斜杠男人”。

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作品 《修墙》

  身兼多职

  尽情挥洒每个角色的使命

  教师、设计师、院长、艺术家……谢天身上有着很多不一样的角色。1993年,谢天毕业后分配进入国企广告公司,尔后又与合伙人创建两家公司,其间设计并游离于大江南北。2004年,谢天调入中国美术学院任教至今,多年来,他将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以及对于艺术的思考与反思传播给学生。

  在他看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和年轻人待在一起的时间,既是传授也是学习,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学生们的创作里面,也可以带给他很多启迪。“教师职业始终与彼时大学生共同交流、相互成长,有时候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对于时代潮流、科技的捕捉能力,也让我收获颇多,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种思维更新的互换模式。”凭着深厚的设计功底和新颖的艺术理念,谢天也常常奔赴全国各地讲学,于是他有着“行走的教科书”的称号。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国艺城市设计研究院院长,谢天充分担当起“领头羊”的角色。大约在2009年前后,已经从事设计工作十多年的谢天在事务所发展方向做出了抉择,决定将自己的设计事业变为职业。

  今年是谢天从事设计行业的第27个年头,他将自己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1993年至2000年,设计是我的生存方式;2000年至2008年,设计是我的思考方式;2008年至今,设计则是我的生活方式。”从业经历始终伴随着他对设计与艺术的探索与思考。谢天将设计置身于传统美学、哲学的场域下进行考量,并从生活到消费,个体与社会,永恒与短暂的矛盾关系中进行辩证的思考,并最终融入艺术表达之中。在谢天对于空间的探索过程中,注重空间的一种诗意表达。这种诗意,大部分来源于他对生活的感悟与解读。他十分重视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于是提炼出“心造空间”四字,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对设计的思考,对空间的领悟,一一体现其中。“近两年,我一直在研究艺术思维驱动设计创新的问题,思维领域的探索和理解,其实对于我的设计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与修正。”谢天说。

实验水墨作品 《亚洲雄风》

  传统元素+当代艺术

  设计来自于灵魂深处的思考

  从杭州西湖国宾馆1号楼、柳莺里酒店、大华饭店,到香积寺、省人民医院、省妇保、G20峰会主会场艺术品陈设设计等,在从事艺术设计的近三十年里,他的设计作品众多,并获奖无数。每一个作品都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2016年,谢天主持了杭州G20峰会主会场艺术品陈设设计及相关配套宾馆的室内设计。当时团队选择了明式家具中的圈椅作为领导人的坐具,搭配的坐垫和搁脚凳也因人而异,设计符合现代的功能需求。据谢天介绍,“圆桌上的呼叫器还是玉制印章的形象,笔筒则设计成竹制江南小舟造型。”通过运用山水、云山、竹等阐释中华民族文化的自然元素,该设计不仅彰显大国风采令世界惊叹,而且成为了国家级接待空间的典范。

  设计师的作品创意,往往来自他们对自身灵魂深处的拷问。2019年5月,谢天的装置作品《修墙——客观世界2019》亮相第58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据他介绍,那是一面宽8.4米、高4.8米、深1米的竹墙,在这件作品中,谢天以中国竹简为灵感创作,运用1288根主架竹棒和11200支撑竹棒,以中国传统榫卯结构搭建而成。他向记者现场展示了其中一根竹棒,“每一根竹棒上面,我都用毛笔写上了从0到9的阿拉伯数字,这是全世界的人都能看懂的一种符号,这些冰冷的数字代表着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每个人的标志和代码。”除此之外,这面竹墙上还放置了2800只数字电子屏,以呼吸的节奏和韵律的明暗交替呈现在墙的面前。谢天表示,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和约束,“这对人类本身来说,是一种不自由的控制。虽然打破这一面面墙的努力每天都在发生,然而墙似乎依然严酷地屹立不倒。”多年来,谢天始终以人的关怀放在第一位,将大自然生机提炼成设计元素,将传统文化置于现代文化的语境下进行思考和碰撞。

设计作品 杭州西湖柳莺里酒店

  渴望填补设计生涯的空白:

  殡仪馆、监狱

  一直思索着如何将人性关怀与生命不舍进行重新审视,同时他也在思考空间本身的合理性。“我们国内大多数寺庙,她的空间、色彩、造型、光照就给人一种神秘感、敬畏感,这里面其实还有很多东西也值得我们研究。”

  上世纪90年代,直至二十一世纪初,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当时中国设计项目众多,设计从业者远远不足,需要更多设计师用自己的精力和实践去挑战。谢天正是在那时抓住了机会和挑战,他说自己做过医院、法院、酒吧、机场、图书馆、办公楼、酒店、住宅、寺庙等各种类型的空间设计,只有两种空间没做过,一个是殡仪馆,还有一个是监狱。

  谢天认为,目前的殡仪馆灵堂、告别厅等大部分是白墙构造,灯光更是苍白,总带给人十分凄凉的感觉。“在我看来灵堂的空间设置不应该是令人恐惧的,我们对逝者百般不舍,但是活着就应该从容面对,空间的氛围应该是给予人们珍爱生命,渴望生活,鼓励追寻梦想,这种空间的设计有很多东西值得深入挖掘。甚至让设计表情与心理学结合起来,梳理设计真正核心与使用功能。如果能够在白色基调上,适度搭配温暖的色彩和灯光效果,整个空间就不会显得那么冷冰冰,当然,这有着度的控制。”他也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挑战机会,来重新思考人们说再见的方式。他期望有朝一日能够通过自己的设计,为殡仪馆注入更多人性化的内容,完成对生命与人生终点的思考。

  五十而知天命

  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

  如今,设计早已成为他目前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他也更加珍惜自己的自由和选择。“五十而知天命。”谢天认为生活是自己的,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改变生活方式,让生活更加有乐趣。因此,这十二年间,他的团队从最多的39人精减至如今的6人,每一个案子自己都是主创者。

  在他看来,一个成功的设计师,需要很好地去捕捉客户的心理,深度挖掘客户内心所想,同时融入设计师自身对于艺术与空间的敏感度与鉴赏力。“设计并不是为了自己做,而是为客户服务。因此,在跟客户交流过程当中,需要更好的用自己的智慧去引导、交流,要朝着更符合、更迎合人们生活方式的舒适、健康方向一直走下去。”谢天说。

  一名设计师对生活有多热爱,对设计的把握就有多精准。谢天用设计的方式对待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也透过设计释放着他对生活的态度。这样的生活方式,同样影响着他的每一个朋友、每一位客户。他的爱好颇多,除了定期与朋友相约运动外,他的厨艺也相当不错,“近期正在研究如何让十人份的菜在半小时内上齐,冷菜、汤煲等可以提前准备,这样也不耽误主人与客人之间的交流。”此外,谢天还准备在国内寻找50个设计师较多的城市,从今年9月份开始,带着自己的版画作品在国内举办巡展巡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他对于设计艺术的坚持与执着。

  如今,谢天最钟情的还是每天能够在自己的空间里写上几笔书法。他总结出了自己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心得,试图放慢脚步,潜心在自己的乐园深造。“我从小就写书法,后来因为学设计,毕业、就业,为了赚钱,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机会精进。以前只顾着如何创业,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更加饱满,尽可能往前走。从2008年以后,我开始尝试研究新的东西,慢慢地有了更多属于我自己的时间,慢慢地通过书法掌握了手、笔与心之间的平衡关系,同时做好我自己。”他说,书法是一个人自我修炼的方式,那也是他最惬意的时光。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 衍生品

    文创人寻找灵感的乐土(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