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卓携子探望师友不忘武术精神-中工娱乐-中工网
 

中工娱乐

明星

赵文卓携子探望师友不忘武术精神

2020-10-05 20:39:30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网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网

  原标题:饮水思源感怀师恩 赵文卓《走在回家的路上》携子探望师友不忘武术精神

  学武之人意志坚定、拼搏进取,自小习武的赵文卓便是如此。上周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制作推出的首档大型情感户外真人秀《走在回家的路上》继续“初心”之旅,跟随赵文卓的脚步,回到了他曾生活了十七年的哈尔滨,与原体工二队武术队的老师和师兄妹们重聚,传承武术精神,重走“学武之路”,回望习武的初心。

  一杆枪三代人共同演绎 武术精神代代相传

  从小习武的经历让赵文卓在成为功夫演员后,也保持着兢兢业业的态度。银幕上的他,给观众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如今转型做导演,也将骨子里流淌的武术精神注入新的“角色”,力求将作品做到精准、完美。这一次,赵文卓带着儿子赵子龙一起,回到自己从小习武的地方,让武术带给自己的精神与力量传递下去。

  再次回到哈尔滨市人民体育馆,赵文卓感触颇深。尽管从艺多年,但性格内敛的他却始终保持着沉稳冷静的状态。这样一位银幕中的“硬汉”,却在见到当年的启蒙恩师张植彬老师已经银发苍苍时,不禁红了眼眶,儿时跟随老师习武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感慨万千。“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师徒二人的相处让赵文卓似乎又回到了当年习武的状态,和儿子分别拿起花枪,与老师一同操练起来。一杆枪在三代人手中传递,也象征着包容和知足、脚踏实地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三代人中完成了传承。

  锲而不舍融入血液 言传身教传承武学初心

  节目中,赵文卓与原体工二队武术队的队友们相见,共忆年少学武往事。谈起习武的日子,赵文卓感到既辛苦又美好,曾经吃过的苦流过的汗,都见证着他的成长与蜕变,而好友们的支持,更为他继续前行增添了无数动力。回望过去的岁月,武术在赵文卓的身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锲而不舍的武术精神更是流淌在他的血液里,鞭策、指引着他的人生。

  赵文卓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从父母的身上获取能量,观察父母的所作所为。对于男孩子,父亲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无论是拍摄电影还是探望师友,赵文卓总会将孩子带在身边,重走他的来时路,体会别样的师徒感情和深厚的同门友谊,让孩子在玩乐中领略刚健有为的武术精神,感受到他对待人生的态度。

  回望来路,赵文卓感恩家乡,感恩师友,感恩一切命运的安排。此次与儿子重回哈尔滨,不只是一场回“家”之旅,更是一次温故知新的教育之旅,潜移默化地让儿子明白努力的重要,懂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家”是对过往的梳理,回“家”是一次寻找自我的过程。10月11日晚21:00锁定央视综艺频道《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起期待下一段寻找“初心”之旅!

编辑:张洁
 

娱乐头条

  • 国庆档三天收获票房二十亿

    据灯塔等多家票务平台初步统计,国庆档前三天全国共吸引近5000万人次观众走进电影院观影,三天全国总票房达到20亿元。这个成绩,已经远超2018年国庆档7天的总票房19.1亿元,仅次于去年国庆档前三天的总票房。
    2020-10-05 09:43:10

  • 国庆档电影票房喜人

    停摆近190天的中国电影院线于7月20日复工,上座率上限从30%开始不断“松绑”,8月14日上升至50%,9月25日再次提升至75%,为国庆档电影的优秀成绩打下基础。
    2020-10-04 20:53:31

精彩图库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优势栏目

    聚焦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 优势栏目

    男星高以翔节目猝死 年仅35岁

  • 优势栏目

    过边检不是走红毯 法治面前没有明星通...

  • 优势栏目

    王源 连你这个BOY也抽上烟了?

 

娱评

  • 歌手贾凡现场为何落泪不止?

    “原来我们的乡村发展得这么好!”中国首档乡村振兴融媒推介节目《田园中国》9月27日播出第一期后,引发观众对中国田园新面貌的惊叹。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幸福故事。
  • 时代精神是影视创作的永恒动力

    从漫长的人类艺术发展来看,任何艺术都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可以说,时代精神是艺术创作如影随形的基因序列和永恒动力。
  • 时代精神是影视创作的永恒动力

    从漫长的人类艺术发展来看,任何艺术都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可以说,时代精神是艺术创作如影随形的基因序列和永恒动力。
  • 每个情节都能上“热搜”就是现实主义的回归...

    今天,衡量好作品的标准不仅有审美的量尺,数据也正成为新要素。随着一批话题剧的崛起,如何让流行与艺术的价值分叉缩小而非扩大,或许正是我们正视这一问题的契机。
  • 书写女排精神的时代意义

    中国人不会忘记那一幕:1981年,人们通过电视和收音机听到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的消息,在北京,人们涌向天安门广场,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