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鲁甸救援力量进驻空白点搜救
//www.workercn.cn2014-08-08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通往龙头山镇的必经之路,骡马口村的公路在8月6日已经打通,同样是为了保障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目前实行道路管控,车辆凭通行证进出。

  中华儿慈会的工作人员潘卫力告诉记者,骡马口村物资充足,救援有序,大部分灾民已经被转移,大概还有100名灾民留在村里。

  潘卫力介绍,中华儿慈会从8月5日开始向龙头山镇运送物资,因为道路不通,他们组织了一支摩托车队运送物资。“摩托车队由鲁甸县的穆斯林青年志愿者团队和自救的灾民组成,5日有20辆,6日有25辆”。

  潘卫力说,就是靠着这些摩托车,他们从5日到现在,已经运送了2000箱水、300箱面包、300箱饼干、300箱牛奶到龙头山镇。

  “相比骡马口,银坪村和翠屏村更加缺乏物资。”潘卫力告诉记者,因为道路不通,徒步从骡马口走到银坪村需要3个小时,他们主要通过摩托车运送还有灾民自取的方式发送物资,“现在我们正把驻扎地向银坪村、翠屏村这些依然物资紧缺的村子靠近,今天下午,我们已经送去了800箱水和食物”。

  潘卫力告诉记者,中华儿慈会今天上午已经开始向灾民供应热食,“早上是粥,中午是米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龙头山镇龙泉村,村民马云贵告诉记者,目前龙泉村的道路已通,有上万名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每日物资消耗量较大。

  “为了保障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政府规定了每天进出村里的车辆数量,私家车和社会物资暂时不能驶入。目前,仍不断有救援部队和志愿者进入,军用直升机一直在忙碌着运送伤员和物资。”

  据马永贵所知,村子里依然有交通不便、难以抵达的地方,“救援行动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他们来救援我们,我们没理由要人家饿肚子。”马永贵说,他和村里40多名穆斯林居民一起,负责起了志愿者、救援部队、还有当地大多数回族居民的后勤工作。

  “我们每天早上6点起来烧开水给大家用,然后做饭。有时候是米饭,也有方便面和其他干粮。大家一起吃,每天有四五百人来我们这里吃饭。”

  “尽管现在村里的物资依然缺乏,大家都有秩序,还没有出现哄抢物资的情况。”马永贵说。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