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印度的大国外交与中印关系
//www.workercn.cn2015-05-19来源:南方网
分享到:更多

  

  今年是中印建交65周年。5月14日至16日,印度总理莫迪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莫迪上任以来首次访问中国。莫迪此次访华,对于促进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意义重大。特约请专家为您解读印度的大国外交和中印关系。

  印度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与中国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如悠久的文明、庞大的人口、广袤的国土等,但在中国看来,印度尚不是一个大国,尽管印度的自我看法并非如此。由于这个差别,印度学者对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就有兴趣,希望了解中国的这个概念究竟包括了哪些国家。这反映了印度对大国概念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期许,与印度的独特历史与文化有很大关系。

  印度的大国外交理念

  印度在亚洲最先摆脱西方殖民统治,而漫长的殖民统治对现代印度的理念及政策塑造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包括对大国地位的不懈追求。印度认为只有成为真正的大国才能摆脱类似英国殖民的梦魇,国际政治的现实就是对力量的尊崇,所以把尼赫鲁当年为印度制定不结盟外交方针并成为世界不结盟运动创始领袖之一视为他的理想主义追求结果,并不是一个正确的判断。用尼赫鲁本人的话来说,印度之所以追求不结盟是因为印度如果与任何其他大国结盟,就只能造成依附的后果,而依附不会帮助印度成为大国,只能使印度成为附庸。在尼赫鲁看来,印度终将成为仅次于美苏中的世界性大国,这必须依靠独立的外交政策。他的这些现实主义想法后来大体都转化为印度的外交方针,也是今天印度奉行的大国外交的基石。

  印度的大国外交一方面包含了印度的自我体认:印度已经具备世界大国的主要特点,而且拥有丰厚潜力,印度崛起将继续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印度也是一个拥有软实力的国家,印度自认为无论是其政治体制与价值,还是文化与宗教,都具有普世意义。另一方面,印度的大国外交也指向印度把大国作为外交的主要目标。2014年印度大选,执政10年的国大党联合政府黯然下台,莫迪领导印度人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莫迪在地方上执政的经验表明这是一个将经济发展视为最优先事项的领导人,然而他就职后高度关注外交,频繁出访主要大国及邀请大国领导人访问新德里,不免令外界有跌破眼镜之感,认为当前印度的大国外交在莫迪领导下进入了全新阶段。

  印度的大国外交实践

  印度奉行独立外交政策,其大国外交通常被理解为要与所有大国保持平行关系,以便印度可从中获取最大利益。但这种政策的真实实践也有其不易之处,在国际体系的大格局下,印度的政策和行为都受到制约。例如冷战时期,印度的大国外交基本上受制于两极格局,印度为了弥补其在邻国及周边外交上的错误与不足,主动与苏联结成准同盟,使这个时期的大国外交转而成了某种“一边倒”的格局,有违尼赫鲁当年为印度制定的大计方针,而且事实上也不利于印度的国家利益。

  冷战结束后,印度重新调整了外交方针,将不结盟和独立视为最高价值,这固然可以为印度创造新的外交空间,但印度追逐自身大国梦的步伐却因后冷战格局的诡异而大大加快,其高潮是大规模启动核试验,向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提出了迄今最严重的挑战。印度从未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因此印度自认为这并不违背国际法,但国际社会却很难认同,并对南亚地区因此而升级的核军备竞赛表示忧虑。在此背景下,印度的大国外交可说是步履维艰,与世界主要大国改善和发展关系成为之后印度历届政府的主要目标。

  印度的大国外交在新世纪获得重要突破。2003年,印度总理访问北京,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里程碑之行,双方达成一系列重要协议,并首次为两国关系定义,即“长期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2004年,印度新总理甫一当选即赴华盛顿访问,与美国初步达成“民用核能合作”,被认为是印度大国外交的重大成果。印度与欧盟达成年度峰会协定,与俄罗斯确立了首脑年度互访制度,与日本也建立了类似机制。从印度角度看,此类外交成果标志着印度已从核阴影中走出,在世界外交舞台上重建印度的地位。支撑这些行动的背后动因,则是印度经济发展在新世纪头10年取得的出色成绩单:连续多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高位运行,从而激发了国际上关于印度崛起的诸多讨论。

  莫迪新政府的大国外交

  莫迪上台后面临的局面却远不如其前任那么顺心。自华尔街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印度经济发展陷入低谷,国际资本外流严重,国内财政赤字高筑,出现滞涨局面,经济年增长一度跌到4%,与之前的高位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民众怨声载道,并将矛头直指官员贪腐。这使得莫迪的大国外交有了新的内涵。

  与外界预测不同,莫迪就任后在国内发展政策方面未见有大的动作,反倒是外访频繁,东京、华盛顿等都有他的身影,在新德里他则盛情接待中俄元首,并于2015年1月迎接奥巴马,使奥巴马成为首位获邀参加印度共和国日阅兵的美国总统。一些分析认为,莫迪的大国外交毕竟显示了印度还是以地缘政治考量为优先的。但细究这些访问就可以看出,莫迪一路都在强调与所有大国合作的必要,强调印度的发展潜力,希望各大国重视印度市场,引入更多外资、技术、管理等印度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东西,说明印度当前真正重视的是调动有利于印度经济发展的因素,并不是要在新一轮大国政治博弈中占什么先机。即便有些国家仍将印度视为地缘政治的平衡因子,但印度似乎并不愿意被这样布局。

  印度新一轮大国外交成果不错,包括引入中国资本与技术参与印度的铁路建设及工业投资,与日本共同建设孟买至新德里的“黄金走廊”计划,与俄罗斯继续军工技术合作,并成规模引入俄产核反应堆,与美国则在消除前嫌的基础上建设新的合作平台。这些大国外交的结果虽然都不免有地缘政治考量的因素,但总体来看,印度致力于创造的是一个能够让印度“左右逢源”的国际环境,其核心应当说主要不是国家安全的考量,而是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尽管印度内部仍然不断传出关于国家安全的“狼来啦”呼声,不过很多分析认为这更多是出于军方争夺资源的需要。

  中印关系前景明确但需努力

  莫迪表示,印方视中国为“伟大邻居”,希望此次访华能增强两国互信。对华政策是印度外交的重要一环。两国互为近邻,交往源远流长,但广度和深度均有限,相互理解也有待提高,特别是两国近代以来存在诸多问题,削弱了相互信任。尽管如此,双方的利益汇合点仍然是清楚的。两国同为新兴大国,处于西方创建和主导的现行国际体系,话语权有限,但力量都在迅速增长,这必然会提出双方在当前格局内究竟以竞争还是合作为主的命题。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正式访问印度,与印方就两国关系的未来共同规划蓝图,其中突出的一点是双方认定在新形势下中印两国应致力于成为“发展的伙伴”,可谓抓住了双边关系的“牛鼻子”。因为两国作为新兴大国,发展仍然是头号任务,也是双方最大的共同利益,看不清这点,必定掉入地缘政治的陷阱。双方成为发展的伙伴,客观上也回答了竞争还是合作的问题:一方面伙伴当然要合作,否则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双方都要发展,在资源、市场、资本都有限的条件下,自然也会有竞争,但这种竞争在正确理念引导下应该是健康的正常的,而不是如某些西方媒体和学界鼓吹的“你死我活的持久争斗”。

  印度全力开拓大国外交,国际舆论高度关注。无独有偶,2014年11月,中国高层召开外事工作会议,亦提出要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兴大国注重大国外交的共同点显示国际体系或已处于变革的前夜,大国将是决定这种变革方向的主要变量。以此考量,中印关系或具有新的意义,而希望继续维护现行体系的守成大国也会认真评估是否可阻挠这种合作。由此观之,中印关系积极发展的前景可能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需要双方做出更多的努力,方能实现符合双方利益的目标。(稿件来源:《学习时报》)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