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李后强
//www.workercn.cn2016-05-26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国际国内形势,总结了历史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为哲学社会科学开创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和重点,让广大专家学者解放了思想,消除了顾虑,放下了包袱,必将极大激发学界的创新灵感和创作热情,带来哲学社会科学新的繁荣和巨变,推动发展进入最好的黄金时代。

  伟大时代需要理论和思想引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知识和理论有效供给不足问题突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任务。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加快构建“六大体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应用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各体系之间相互联系和协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要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体现“六性”发展原则。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高度关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野,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当代哲学社会科学最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人内心等问题。发展趋势表现为精细化、综合化、交叉化、多元化、国际化、本土化、主体化。学科界线模糊甚至消失,相互渗透,高度分化、高度综合是重要特征。许多社会科学问题没有国界,如和平、发展、人口、粮食、资源、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等,对话、交流、合作成为主流。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正深刻地影响着哲学社会科学。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这个根本。中国就是中国,世界独一无二,没有现成模式和道路可以借鉴,没有既定的参照系可以比对。当代中国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完成现代化进程,特别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还在进行中,因此缺乏科学精神、契约精神、法治理念和公平意识,要推进中国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建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唯一宗旨。因此,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以民生为基点,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要点,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核心,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处理好西方思维与东方思维的关系、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经济新常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放手让广大知识分子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现在的问题是,机构多成果少、论著多创新少、名人多名著少、消费高效率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弘扬优良学风。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专家学者应有的品格。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专家学者应有的情怀。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要实事求是、客观公允,重实情、看本质、建真言,多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献计出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有损国家民族尊严、有损知识分子良知的事。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 “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作者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