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王莉丽
//www.workercn.cn2015-10-28来源:中工网—《吉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智库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开放水平、知识精英的活跃程度和一国的文化软实力。智库作为政策决策过程中的一种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既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有力武器。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家发展需要为中国智库建设提供了历史机遇。

  中国智库发展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中国智库发展很快,智库数量从2008年的全球第12位跃居2014年第2位,实现量的巨大飞跃,基本形成了官方、大学和民间智库共存的格局,但在思想创新能力、国际影响力方面与发达国家智库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部分智库泛化、过度传播、媒体化的现象严重。智库是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非营利机构,与咨询公司不可混为一谈。有的新兴智库在还未有高质量思想产品情况下,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影响力拓展,这种缺乏思想创新基础的过度传播,使得智库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智库可以借助媒体进行影响力传播的最大化,但智库毕竟不是媒体,其发展必须建立在思想创新的基础上。

  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缺乏制度性安排,涉及智库业的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与美欧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没有形成系统的决策咨询制度,涉及智库业的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有关决策咨询机构的性质属性、行为方式、行为保障、工作评估等政策和措施不健全,缺乏总体设计和协调,整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研究质量与思想创新能力相对滞后。与国际一流智库相比,我国智库在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针对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少、水平低,智库研究内容碎片化,远未达到决策者的需要和期望。

  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明确内涵与作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坚持独立、客观、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以政策研究和战略研究为己任,以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导向,致力于提高国家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的非营利政策研究机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服务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国家法制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于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共赢战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新”,既有别于中国历史传统中的智库,又不同于美欧智库,要创新中国现代智库模式,建立官方智库、大学智库和民间智库多元、共同发展模式。

  在政府主导之下健全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法律法规,把决策咨询纳入法定决策程序,实现专家咨询制度的法制化。规范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相关制度,形成政府与智库合作共赢的良性发展机制;完善信息支持政策,增强决策公示和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对智库的财政支持,建立专家咨询劳务报酬制度,尊重专家学者的思想价值,激发创新活力;完善税收支持政策,鼓励发展基金会,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政策研究的捐助;构建多元发展、互为补充的智库思想市场,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培养与规制;建设并管理好中国智库的“旋转门”,为智库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建立专业化、多层次信息传播机制,加强智库公共外交与新媒体建设,同时避免过度传播,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运用公关技巧,结合受众需求,调整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提升新媒体影响力作为提升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的突破口;平衡好思想创新与影响力拓展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度商业化的倾向。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