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社会

加快推进应急科学教育体系建设

中国地质大学
2020-06-10 14:28:17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成功应对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突发事件,有效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安全风险,创造了许多抢险救灾的奇迹,充分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治理威力。尤其是疫情大考期间,我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充分体现了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彰显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获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高度认可。近年来,我国通过颁布突发事件应对法、深化应急处置改革等措施,成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等机构,不断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也使应急科学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但与此同时,我国应急管理人才紧缺,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安全监管、安全服务、安全技术应用人才缺口达43万人,在政府管理系统中从事应急安全方面的人员,拥有专业背景的只占到了1/3。此次疫情防控初期,部分公众相关专业知识与培训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局部疫情扩散蔓延。这说明,我国应急科学教育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应急管理与处置,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尚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缺乏长效机制;二是教育多见于知识传授或科普教育,缺乏自救技能培训与实战演练;三是缺乏专门课程体系和专业师资力量,教育实效有待提升;四是社区教育、家庭教育薄弱,尚未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反观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应急科学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培养模式、教育评价等方面都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美国建立起以基础教育为重点的学校应急科学教育体系,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等各个教育阶段;从小学到高中每学年进行1-2次安全演练,300多所大学设置了应急管理专业。英国政府要求学校制定危险应急预案,把训练作为固定科目,每周对学生进行应急训练。俄罗斯将《生命安全基础》课程设定为计入毕业成绩的必修课。日本把急救知识列入中小学必修培训课程,定期举行避难训练,学生急救培训普及率高达92%。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应急科学教育呈现出政府顶层设计、学校与社会统筹实施、同等重视知识传授与实践培训等特点,对我国构建应急科学教育体系具有较强借鉴意义。

  深刻反思疫情影响,我们要把应急科学教育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原则,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预防,抓教育就是抓治本”的理念,综合考虑价值引领和学科贯通,统筹谋划课堂教学和实践培训,积极拓展家校联动和社会协同,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科学教育体系。

  一是将应急科学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据统计,我国应急科学教育普及率不足10%,而发达国家高达50%。我们要切实把应急科学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一要建立全学段应急科学教育体系。国家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规定不同学段开展不同侧重的应急科学教育。幼儿园注重培养孩子的应急意识,小学开始增设应急必修课程,接受正规急救训练,高校可以增设相关专业,培养应急处置人才。二要明确学校应急科学教育基本标准。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将学生应急科学教育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增加应急成绩在日常考试升学中的占比,编制贯通大中小幼各学段应急科学教育的教师、场地和器材配备等基本标准。三要构建优势互补的应急科学教育生态系统。统筹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公共服务场所、相关企业和中小学校的应急科学教育资源,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开展一次彻底的全民应急科学教育。

  二是构建注重实训的应急科学课程体系。课程是落实应急科学教育的关键载体,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应急科学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各学段相互衔接的教材,学校应该加快构建既有课堂教学又有实践训练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加快应急科学教材体系建设。在教学目标上,首要是让学生掌握应急科学知识,懂得敬畏自然、尊重科学,提升应急实践能力;同时要借助疫情防控,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引导学生坚定制度自信、树立家国情怀。在教材内容体系上,不但要包括生命与健康、科学与理性、精神与价值等理论知识,而且要包括应急逃生、自救互救等方面的实践训练。其次要加快构建应急科学教学模式。应急科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避免“纸上谈兵”。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通过情境创设、交往互动、小组讨论、探索体验等方式,增强应急科学教育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实效性。再次要丰富应急科学教育“第二课堂”。注重用好安全教育平台和各类安全教育资源,在各类科技馆中植入应急科学教育内容;利用寒暑假期开学前后,开展以应急科学知识为主题的开学教育;推进应急科学教育进军训、进野外教学实践。

  三是加强应急科学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学校要按照一定师生比配备专兼职应急科学教师。要实施“准入”政策,建立应急救护师资人才库和师资档案,进行注册管理和教学跟踪,定期组织师资开展继续教育和评教活动,提高师资教学能力,保证师资队伍稳定性。同时聘任应急管理部门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校外应急辅导员,定期对学生开展涉及应急知识、应急技能、应急意识和应急心理等内容的教育培训。其次,提升应急科学教育师资水平。把应急科学教育师资培训纳入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健全面向全体教师的全员培训、面向学校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面向应急科学教育专兼职教师的资质培训等机制,系统学习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专业知识。再次,教师要提升运用科技开展应急科学教育的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智慧校园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应急科学教育的知识讲授、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借助人工智能赋能应急科学教育,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AI技术创设各类突发事件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完成应急学习任务。

  四是构建全民参与的应急科学培训体系。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联动的“应急科学教育共同体”,全面提升全社会的综合防范能力。一要完善应急科学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大中小学与政府、社区、农村、企业、部队、社会机构等的联系,挖掘和编制“资源图谱”,结应急科学教育对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企业和社会机构设立安全体验教室,建设应急科学教育实训基地,并面向社会开放。二要加强公众应急技能培训。一方面,要利用全国防灾日、世界急救日等,加强防灾减灾、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的知识宣传和普及动员,提高公众的应急自救和救人能力。另一方面,依托红十字会、消防部门、综合应急救援基地、科普纪念场馆和志愿者组织等机构,面向公众开展各类应急技能培训。三要提升公众对灾情的预判意识和预防能力。要在重点人群和行业中开展普及培训,如在公共卫生系统、公安系统警察和消防、自然灾害监测等行业中,重点开展“第一反应人”培训,提高那些处于或能最先到达事故现场的行业一线人员的应急技能。同时,面向社会公布灾情监测、上传渠道,着力推进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

  (作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 魏海勇、许小康)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