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财经

抢抓“无接触”的增长红利

李晓华
2020-08-18 15:09:10  来源:大众日报

  共享化生产,长尾化消费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和加快了无接触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接触经济的某些优势,非接触经济也还需努力追赶。例如,人员在生产现场,可以更便捷高效地交流;一些工序,机器无法替代人工或替代人工的成本很高;一些生产活动还很难做到彻底“无接触”,等等。

  克服现有障碍,推动无接触经济惠及更多领域、更多人口,关键在于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毕竟,无接触经济虽然摆脱了需要人与人接触的现场交易,但产品和服务的展示、交易的达成、服务的开展同样需要有一个渠道。

  一方面,数字化平台聚集了大量的供应商资源和客户,为彼此提供丰富的选择,成为双方交易的中介;另一方面,数字化平台集成的各种功能,能够为进驻平台的供应商提供价格更低、效率更高的算法、算力以及应用开发服务,支撑它们向最终用户远程“非接触”地提供各种服务。

  在生产端,数字化平台不仅是连接供需双方的媒介,而且为供应商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基础设施和各种便利化的生产力工具,降低了供应商参与的成本。这些供应商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人。无接触经济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时间组合,更多原来用于户外交际、运动、购物、旅游的时间转而用于居家活动,直播、短视频等高度参与性的活动适应了这一需求。个人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闲置资源(时间、能力等)的共享。

  在消费端,数字化平台可以促进商品和服务消费的长尾化。传统经济中,商业载体会选择经营最好的企业,而各类企业也会选择最畅销、带来利润最多的“头部”商品和服务。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尾部”产品和服务由于在企业辐射地域范围内的销量少,因而失去与客户见面的机会。

  优质高效的数字化平台,则可以使处于“长尾”部分的低销量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实现成为可能。同时,数字化平台打破了实体店铺服务地域范围的限制,可以服务于全球范围内的用户,这就使得经营“长尾”部商品和服务的企业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收入,广大消费者也能拥有更多的商品和服务选择。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