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财经

确保“稳链畅链护链”

江若尘 陈宏军 陈昌东
2020-08-18 11:03:28  来源:解放日报

  当前,一些国家、地区和企业正在审视长链条的风险和脆弱性,开始实施重塑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本地化、区域化和分散化。在此大背景下,上海应当用足用好国家政策,进一步发挥国有中小企业的“稳链”、民营中小企业的“畅链”以及“隐形冠军”中小企业的“护链”作用,构建充满韧性的多层次、多功能、包容循环的立体产业链发展格局,为上海提高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支撑。

  第一,通过构建产业集群和高科技园区的方式,聚集中小企业形成合力。

  可通过“一点带一线、一线带一面”的方式,引导大企业作为产业龙头,利用大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充分整合本地中小企业的“短平快”优势,形成集群共振。

  在此过程中,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生物医药等展开多路径发展,实现新型高端产业链的占位、补缺和产业链延伸扩展。

  第二,引导总部经济反哺中小企业。

  上海作为总部经济发展领先的城市,应该进一步发挥好资源配置整合能力。作为金融中心,有必要积极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止金融机构自我循环和过度虚化,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尤其是,要对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智慧医疗等高成长、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产业进行反哺,从而形成新型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发展的局面。

  第三,推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准入衔接。

  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外贸型中小企业而言,“纯外贸型一条腿走路”的模式显得非常被动和脆弱。一旦产业链受损,受到的打击将是致命的。但是,“纯内向型一条腿走路”的模式也是比较保守的。好的产品和企业,必须能够经得住国际市场的严苛考验。

  为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积极破除中小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障碍,促进“同线同标同质”发展,进而“内外两条腿走路”,提高企业的韧劲和成长力,增强内生成长动能。

  第四,培育各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除了“抱团取暖”之外,有实力的中小企业还可选择深耕自己领域,努力成长为行业内的“隐形冠军”。这种企业往往是长期技术积累的产物,而不仅仅依靠资本扩张。

  由此,相关政府部门也应摒弃“唯规模论”和“唯营收论”等初级工业思路。在新经济时代,要以“未来成长性(强)”代替“过去规模性(大)”、以“高精尖专”代替“多元投资”、以“高附加值”代替“边际成本”。

  第五,加强科创中心建设力度,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当今世界,许多科技创新源头来自中小企业。原创性技术的产业化过程,更是离不开中小企业。新形势下,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加大技术封锁力度,中国企业可能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卡脖子”现象。

  上海需要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完善创新治理,优化创新生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中小企业进行多元化、多路径的协调合作,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要通过人才引领、产业聚集、价值链融合、产学研结合、金融支持、营商环境提升等举措,形成水平分工与垂直整合相结合的科技创新集群。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做好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和著作权登记,帮助中小企业维护自身权益。

  总之,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包容循环的立体产业链发展格局,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是提升保障能力的基础。尤其是,在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产业安全的领域,要尽可能形成从产业基础到产业高端的内部良性循环系统,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运作。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华夏研究院)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