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财经

以四个“精准”护航 疫情防控期营商环境

张雪琳
2020-06-09 11:07:37  来源:湖南日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动力。对于湖南省来说,推进疫情防控期营商环境全面升级,需要利用好制度优势,做到四个“精准”。

  坚持改革创新的优势,推动精准变革。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实行多证合一、先照后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等审批制度,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实行“照后减证”,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新一轮审批事项削减,做到减无可减、放无可放。继续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梳理和削减。除必须由省级审批的事项外,能取消的行政审批和涉审中介服务事项全部取消,不能取消的下放至市县;三是深化监管制度改革,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代替事前审批,按照“宽进严管”的原则,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缩短启动时间,允许容缺登记。大力推进集群登记模式,对省外迁入企业、省内城市之间迁入企业的原省级认定相关资质予以直接认可;四是积极探索政府购买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改革,加强中介服务收费管理,瞄准涉企“零收费”目标,进一步压缩涉企收费空间。根据市场竞争发育程度,对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中介服务收费,区分情况实施好市场调节价和政府定价管理,坚决砍掉没有法定依据、属于部门审批职责范围、额外增加申请人负担的中介服务收费。

  坚持集中力量的优势,推动精准提效。一是加快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建立统一标准、规范流程、上下一致的工作体系,补齐实体大厅建设短板;二是利用互联网+,推动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对与企业注册登记、资质认定、商标专利以及与公众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全面推行网上受理和网上审批,构建全省范围内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网上审批服务平台,最大程度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操作和服务事项清单扩围提质,进一步规范办事流程,细化办事指南,规范裁量基准。

  坚持人才培养的优势,推动精准创新。一是强化人才支撑,依托省内重点高校,建立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对企业、园区和创新研发平台亟需的高端人才、青年人才、工匠人才实现精准输送;二是建立从孵化培育到转化发展的扶持机制,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众创空间、“双创”平台,加快技术孵化和成果转化。三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支持企业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和管理创新,对取得创新成果的企业,视质量效益情况给予奖励。四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大学毕业生、返湘创业青年、退伍军人等群体提供智力支持、能力提升和资源对接等创业辅导。

  坚持依法治国的优势,推动精准法治。一是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起草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突出依法行政、公平公正、诚实守信、重商扶商立法宗旨,突出我省特色,加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妥善推进省市县相关领域综合执法改革,认真解决好执法过程中执法依据不一、处罚程序和标准不同、执法文书各异等问题;二是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利用大数据建立企业信用“黑名单”系统,如食品安全、金融信贷、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并形成一个长期机制,做到“一个企业不值得信任,到处都受限”;三是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在依法处理企业案件时,严格适用查封、扣押和冻结等强制措施,严格执行刑法和司法解释,坚决禁止利用刑事手段介入经济纠纷;四是严格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建立协调工作机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长沙市委党校教师)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期待更多农民工“被看见”

    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各种技能工种,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作出特殊贡献,如何提升这一群体的职业尊荣感,成为一道紧迫的现实课题。

  • 让职业教育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相比较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在我国历史较短,理论研究有待深化、实践探索有待丰富。在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今天,对职业教育的内涵、特征、作用等问题形成清晰认识并取得共识至关重要。

  • 【前沿观察】警惕“全员营销”背后的劳动法律风险

    不能将代理销售关系与劳动关系割裂为两个独立的关系,而应将代理销售关系视为附加在劳动关系之上,共同形成了复合劳动关系。

  • 【工作研究】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推进职工素质建设

    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培养职工职业精神和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为重点,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