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以改革造就“新的力量”
向贤彪
//www.workercn.cn2016-04-14来源:江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造就“新的力量”的发动机

  深化改革,针对现实问题才能有的放矢;经济发展,找到有效方法才能行稳致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鲜明的问题导向。比如,去年国庆期间,约40万名中国游客前往日本旅游,消费折合人民币52亿元:“双11”期间,天猫国际海外购再现销量井喷,一些国外知名卖场的营业额在一两个小时内就突破了千万元关口。部分国人近年来热衷于海外“扫货”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的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体系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导致人们出国买马桶盖、电饭煲甚至是药品、牙膏。我们只有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二者均属经济学范畴。传统意义上的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主要着眼于需求的角度,强调要素投入,而供给侧改革则从供给角度出发,强调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增加有效供给。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排斥关系,也不是谁替代谁的问题,它们互为依托、互为作用,犹如硬币之两面。时下,我们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否定需求侧的作用,而是要力图通过撬动供给侧这一杠杆,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并创造新的需求,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从而保持供给与需求的对称平衡,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不过,要做好这些事情,我们还面临相当多的困难。比如,要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歼灭战,加快处置“僵尸企业”是重要一步。但是,受感情因素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这些企业曾经为创造税收、促进社会就业作出过贡献,将其淘汰心有不甘,况且它们也不会自动退出市场。然而,在经济下行压力大、产能过剩的当下,若不痛下决心淘汰,不但这些企业迟早要“死”,久而久之还可能拖累整体经济运行。因此,淘汰的决心不能动摇,但在实施步骤和方法上要力求稳妥,尽量将经济社会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去年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已提出,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我省将予以大力支持;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我省将加快兼并重组和依法破产清算步伐,加速落后、过剩产能的“出清”。此举对推进江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而从长远来看,加快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以产业升级推动结构性改革,从而优化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创造新的需求,更具战略性和全局性。结合我省的实际,重点是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比如,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我们要把工业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产业升级上来,更加注重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更加注重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注重创新驱动、“两化”融合,更加注重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不断提升工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更好发挥新型工业化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带动作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一方面,在鼓励全社会参与创新创业的同时,要走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依法行政“三步棋”,推行“负面清单”制度,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另一方面,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推动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资源向企业配置,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使创新成为企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马克思曾说,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能造就“新的力量”。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是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造就“新的力量”的发动机。可以预见,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它必将催生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而推动我省乃至全国经济升级换代、阔步前行。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