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增强政治定力 坚持正确方向
//www.workercn.cn2014-06-09来源:西安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方向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首要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抉择方向要靠战略判断,坚持方向更要靠战略定力特别是政治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坚持改革正确方向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阐述了以政治定力保证根本方向的精辟观点,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提供了基本遵循。

  政治定力是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核心能力。朝着什么方向改革,是贯穿改革开放进程的根本原则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改革正确方向。我国的改革事业是在国内外复杂环境下进行的,没有坚强的政治定力,就会左右摇摆、失去方向,甚至误入歧途。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第一位的要求是增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定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在改革根本方向上的政治自信。政治定力表现为政治自信,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了这“三个自信”,才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改革根本方向坚定不移。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改革无论改什么、怎么改,都不能离开我们的根本方向,都不能变换我们的根本基石。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解放”,是激发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能量的“三个解放”;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革故鼎新,是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时代性的改革实践。这种政治定力,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富于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品格,是坚持改革根本方向的政治前提。

  保持在改革政策选择上的政治清醒。政治定力表现为政治清醒。只有政治清醒,才能把握方向、明辨大势、坚持原则。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同过去相比,我国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了。这对改革的顶层设计、驾驭全局、科学筹划、有序推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有这样的政治清醒,才能全面把握改革的基本方针,防止以偏概全、偏离方向。例如,深化改革要让社会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同时也要处理好活力和有序的关系。社会发展需要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又必须是有序的。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汹涌也不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个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要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一起来,不能只讲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不讲政府的调控性作用。这种政治定力,是“见微而知著”的识别能力,是“蹄疾而步稳”的平衡能力,是“知其可而为之”的实践能力。

  恪守在改革利益取向上的政治立场。政治定力表现为政治立场。只有立场坚定,才能坚持正确方向。改革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改革。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人民立场就是改革的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就是站稳人民立场。在改革实践中,不同思想认识的人、不同阶层的人,利益诉求也不同。站在人民立场上,就能统筹兼顾各个地区、民族、阶层、行业、部门的利益,取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让更多的人受益,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只有坚持人民立场,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根本标准、根本导向,才能凝聚改革的最大共识、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获取改革的巨大红利。这种政治定力,不谋求一己之利,是对人民群众“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情厚爱。

  (作者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