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学者

编剧苏叔阳:“我愿意驾一叶扁舟”

张帆 张志
2019-07-22 10:08:36  来源:光明日报

  早年历练

  写作,让苏叔阳收获了许多赞誉,他家的书橱里错落摆放着各种奖章,有联合国颁发的艺术贡献特别奖,中国的华表奖、文华奖、金鸡奖等。他曾说,荣誉并不是他写作的动力,本心才是。

  不久前得知苏先生重病,笔者拜访了他的夫人左元平。左老师回忆,苏叔阳曾总结自己,没出卖过朋友,没欺负过人,没走过后门,说的都是真心话。

  苏叔阳1938年生于河北保定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父是爱国进步商人,有文化,有正义感,曾任河北省工商联合会副主席,是河北省民主建国会领导人之一。父亲毕业于辅仁大学,后成为中国西北石油管理总局总工程师,第一支地球物理勘探大队副队长,并参与创建北京石油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母亲接受过学校教育,有着很强的独立自主精神。正是在这样的家庭中,苏叔阳自幼接受长辈的传统教育,修习书法,阅读古典文学。

  但1953年祖父去世后,家庭一度败落,是母亲一手支撑着整个家庭,为人洗衣服、缝扣眼、絮棉帽、梳猪毛,含辛茹苦。左元平回忆,幼时的经历对苏叔阳影响很大,但无论如何,母亲始终言传身教,给了苏叔阳兄弟姐妹许多正面的教导,除了穿着整洁,更要挺直脊梁,坚守内在的尊严。

  生活的苦难并没有磨灭苏叔阳心中的天真与浪漫。他形容自己这一代人对俄罗斯文学爱得发狂,读普希金、莱蒙托夫长大,青年时代向往白桦林、大草原、青春似火的少女、静静的顿河,憧憬着为了理想奋斗一生,“骨子里有一种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苏叔阳病重期间,每天往来医院让82岁的左元平很疲惫,对苏叔阳的照顾有些不及时,苏叔阳就问左元平:“难道你不爱我了吗?”

  和大多数文学青年一样,苏叔阳的文学初恋是诗歌,他曾经回忆中学时期的少作——

  一块陨石,

  在地下暗泣,

  悲伤它失去的青春和活力,

  带着响彻天穹的呼啸,

  火红的它划过天际。

  而今只有冷漠的呼唤,

  得不到一丝回音。

  以及——

  我愿意驾一叶扁舟,

  到浮沉的天海遨游,

  或者携根枯藤的手杖,

  步行到那宇宙的尽头。

  苏叔阳心仪的另一种文类是戏剧,这一综合性文类恰能较好地平衡叙事与抒情,消化了相当一批时代青年的创作冲动。大学毕业前后,苏叔阳已写了数个剧本,并排演过其中一个。

  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苏叔阳未能躲过历史风潮,创作之路暂时中断。

  直到1972年,苏叔阳才重拾创作之笔,写儿童歌曲歌词,写诗,写剧本。1974年,因剧本《战马驰骋》,他被北京电影制片厂看中,借调至北影厂,并到各地体验生活。在此过程中,其成名作《丹心谱》也开始慢慢酝酿。

  早年的教学和创作经历,为苏叔阳后来的写作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佳作不断

  1978年,苏叔阳发表了话剧剧本《丹心谱》,剧本上演之后一炮而红,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这是他的成名之作。此剧的发表被誉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点”,“第一批突破禁区的剧作之一”。

  以如今的眼光来看,《丹心谱》当然是新时期之初文坛主旋律的体现,与同时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电影《李四光》一样,它一方面否定“文革”、揭批“四人帮”,一方面应和着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重塑知识分子的正面形象和社会地位,同时表达着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虽然,《丹心谱》剧本的叙述模式只能是两个阵营、两条路线之间的斗争,作者的个人风格在这样的时代共名的主题、题材和模式之下难以彰显,但剧本的演出依然大获成功,在当时的剧场与社会环境中,台上台下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具有着时代的特殊性,尤其是剧情在周总理逝世的噩耗中结束,更是极尽煽情之能事,据说甚至当时有观众哭至昏厥。这样的剧场效果仅仅通过阅读剧本显然是无法感受到的。

  有意思的是,《丹心谱》的最初构思还有一桩不太为人所知的“内情”。早在十年前采访苏叔阳时,他就对笔者回忆说,原本设计以屠呦呦团队发现的青蒿素作为剧情矛盾的载体,只是后来考虑到为了更能在政治上揭批“四人帮”,才改成治疗心血管病的03药物,因为心血管病被“四人帮”阵营指斥为“城市老爷病”,不准花力气研究,而周总理则大力支持对此病的研究。

  那时,没人知道屠呦呦后来会获得诺贝尔奖,而苏叔阳的客观陈述,笔者相信这是他的本心。此文后来发表在2010年第1期《延安文学》“汉语人物”栏目之上。

  有了《丹心谱》的成功,苏叔阳正式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在此之后,他便一发而不可收,不断有佳作问世,而且不局限在一个领域。

  话剧方面,苏叔阳陆续发表了《金水桥畔》(1979)、《左邻右舍》(1980)、《家庭大事》(1982)、《灵魂的审判》(1984)、《太平湖》(1986)、《萨尔茨堡的雨伞》(1988)、《飞蛾》(1993)、《月光》(2000)等。《左邻右舍》被认为是苏叔阳的风格成熟之作,获得1980年全国优秀剧本奖。

  作为北影厂编剧,苏叔阳也写了不少电影电视剧本,比如《春雨潇潇》(1979)、《盛开的月季花》(1979)、《丹心谱》(1980)、《夕照街》(1983)、《一叶小舟》(1983)、《故土》(1984)、《我的爸爸我的妈妈》(1985)、《假脸》(1986)、《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1987)、《开采太阳》(1992)、《新龙门客栈》(1992)、《未完成的交响乐》(1995)、《周恩来——伟大的朋友》(1997)、《李知凡太太》(1999)、《国歌》(1999)等。《夕照街》则是他公认的代表作。

  而在小说方面,苏叔阳1979年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刚刚的眼睛》,其后的中短篇主要结集为《婚礼集》(1984)、《假面舞会》(1987)、《老舍之死》(1992)等小说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他驾驭不同风格的功力。

  限于篇幅,我们就简单谈谈其中两篇,一是1981年发表的《泰山进香记》,二是获得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生死之间》。

  《泰山进香记》于1983年以其艺术上的创新,被李陀、冯骥才选入《当代短篇小说43篇》。从题材上说,这篇乡土味浓厚的小说可以归入广义的改革小说范畴,讲述了一位农村老妇无视作为支书的长孙的劝阻,克服高龄和险途,勇攀泰山向神明还愿的喜剧故事,语言诙谐幽默,略带温和的暗讽,却并不流于刻薄。

  《泰山进香记》以农村改革给农民带来的物质增长和精神愉悦为背景,叙述农民将国家政策与神明护佑混为一谈的态度,但并未特别明确地作出褒贬,一方面似乎致敬了鲁迅早年文言论文中对底层民众“朴素白心”的辩护,一方面又内含了左翼文学的反封建主题,体现了一种对底层生活、世俗人心的包容情怀。

  《生死之间》则涉及了城市中的一种特殊职业,讲述一名火葬场火化工人与一名妇产科助产士之间的爱情故事,一者送走死者,一者迎来生者,构思相当精巧,在题材上与香港作家西西的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1983)遥相呼应。当然,这部小说具有改革上升期典型的正能量,与西西充满颓废气息的香港故事截然不同。

  除短篇小说之外,苏叔阳还于1984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故土》,当年即获得首届人民文学奖。

  在诗歌创作上,苏叔阳出版过诗集《关于爱》(1984)、《等待》(2000)、长诗《世纪之歌》(1997)等。另外,他还广泛涉猎歌词、曲艺、散文随笔、评论等多种文类,以及获得首届国家图书奖的传记文学《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1982)。

  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是苏叔阳文学创作的高峰阶段。

1 2 3 4 共4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地生根

    观点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十分关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以更高站位认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更高站位认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强烈信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怎样变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

  • 人才培养要跟上新职业发展需求

    新职业的涌现,不仅推动了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青年就业,为青年提供了更多元的就业选择,成为高职院校、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蓄水池,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 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来说,就是要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好,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 大时代工运中的艰难抉择

    红色历史题材写作难度大,出新不易。《国脉:谁寄锦书来》把历史背景推到上个世纪初,大革命失败后的大上海。从这里开始,通过一群邮电工人出身的热血青年的人生故事,展开了大上海工人运动的历史,反映了那个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时代,揭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在时代大变革中的命运和斗争精神。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