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3年04月07日 星期一

【打工前沿】脱掉心理“长衫”,撸起袖子加油干

邓崎凡
《工人日报》(2023年04月07日 05版)

当一些年轻人还在为要不要“脱掉长衫”而犹豫感慨的时候,另一些“脱掉长衫”的同龄人已经干得风生水起了。

就业难固然可以归咎于形势比人强,但有些时候也是观念一转天地宽。比如,24岁的大学生女村支书张桂芳。

张桂芳是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三家村的村支部书记。2019年,张桂芳从天津农学院毕业之后,一直在天津创业。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村里人动员她回去参加村支书换届选举。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桂芳回乡参加选举,高票当选为村支书。从渤海之滨的直辖市,到中原腹地的山区丘陵,她没想到自己面临的是这样一个场面:村里常住人口只有4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80%。村里不仅没有钱,还负债百万元。

从整治环境做起,张桂芳做了一件件实事,让村里的债务化解了一大半。张桂芳把村里的事拍成了短视频发到网上,“火”了。

张桂芳不是当初唯一一个接到邀请电话的大学生,但却成为少有被说动的大学生。

张桂芳也不是这些年来唯一一个在农村成功、又在互联网走红的年轻人。

“背景太假哥”刘元杰、“爬山书记”吉列子日……这些95后用自己的知识文化改变了所在的乡村,也成就了自己。

曾几何时,跳出农门考上大学留在城市是许多农村出身的大学生的奋斗目标,也成为很多年轻人的一条“常规成长路线”。不过,这些年来,像张桂芳这样“另辟蹊径”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这是个人选择,更是时代使然。

过去,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单调机会少,大学生缺乏用武之地;城市则机会多空间大,对人才需求也大。现在,城镇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加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增,城市就业竞争加大,留在城市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难度加大,很多大学生因此有了孔乙己似的失落感。

另一方面,乡村在快速振兴,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回来带领大家改变落后的面貌。

不知道抱有失落感的年轻人如何看待“张桂芳们”,若以成败论英雄,“张桂芳们”当然会收获人们的赞誉,但我相信还有更多年轻人在农村默默奋斗着而不被人所知。

任何一个职业,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成功,当然更多的可能是普通。就像那些曾经离开后又回到农村的年轻人,现在的农村给他们提供了成长的沃土。留在城市找到理想的工作固然好,但农村也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不过,无论在哪,想要成功,可能都需要脱掉心理上的“长衫”,撸起袖子加油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