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23年来,孙红梅参与修理保障的军用航空发动机累计达600余台。在她看来,一项伟大的事业,细分到每个工种都很平凡,而伟大正出自平凡——

【巾帼风采】不为繁华易素心

本报记者 蒋菡
《工人日报》(2022年10月10日 05版)

孙红梅在检查高导外机匣焊接质量。王斌 摄

阅读提示

孙红梅,5713厂高级工程师,中国空军航空修理系统焊接专业首席专家,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重重炫目的荣誉光环笼罩下,这位47岁的女工程师却依然拥有一双孩子般清澈的眼睛。车间里,每一点突破、每一次创新总会带给她无穷的乐趣。“全身心投入工作让我的内心保持安宁,心之安宁就是幸福。”这是孙红梅的人生哲学。

 

瘦高个子,齐耳短发,着一件蓝色工装,干练又朴素。但如果稍稍打量下她那身看似普通的工装,就会发现不同之处——胸前绣着“金牌蓝天工匠孙红梅”的金色字样。

这是空军装备部为“金牌蓝天工匠”特制的工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以下简称5713厂)的1600名职工中,获此殊荣的仅孙红梅1人。

孙红梅,5713厂高级工程师,中国空军航空修理系统焊接专业首席专家,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23年与焊接打交道的职业生涯,重重炫目的荣誉光环笼罩,这位47岁的女工程师却依然拥有一双孩子般清澈的眼睛。从这扇“窗户”里可以窥见她的内心——就像她的微信签名所写的: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伟大出自平凡

走进5713厂特种修理制造车间,墙上高挂着三面大旗——五星红旗、军旗和空军旗。面对它们,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立刻在心中升腾。

这是孙红梅每天身处的场景,也是她每天经受的洗礼。

1999年7月4日,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的孙红梅被分配到5713厂——那是新中国最早建设的飞机发动机修理线之一。

“四面都是山,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9月20日,孙红梅对《工人日报》记者说,工作、生活都在厂区,有点与世隔绝的感觉,比她早来两三年的同专业的两个年轻人,来了不久就离职了。

相比环境的闭塞,更大的心理落差在工作上。“怀着一腔热血而来,却发现焊接是辅助工种。”她说,“想象中高大上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实际上很枯燥,每天面对的都是有裂纹、黑乎乎的发动机零件。”

直到10年甚至20年以后,她才慢慢领悟到:“一项事业可能是伟大的,但细分到每个工种,可能都很平凡。”而伟大正出自平凡。

在厂里,孙红梅从钳焊学徒工干起。进厂第2年,一次,喷涂工装上有个螺栓坏了,工人按照孙红梅画的图纸做了一批新螺栓,却怎么也拧不进去。原来,她在画图时只在螺栓上标了螺纹外径,没写螺距。

这次失误给她上了一堂终生难忘的“实践课”,让她意识到技术上容不得半点失误。

2000年,孙红梅被调去主修车间,也就是发动机车间。维修航空发动机,更加要求精益求精。

2013年,一批某型军用飞机发动机机匣损坏,国内没有成功修复先例。孙红梅请缨维修,检查后发现故障点多发生在腔内视线盲区。

那段时间,无论吃饭走路还是睡觉,孙红梅满脑子都是机匣。一天早上,对着镜子洗漱的她灵光乍现——做一把长柄小镜子找故障,再做一把小焊枪,把钨极弯一下,就可以焊到腔内故障了。最终的操作平面只有半个手掌大小,修复后的变形量仅有0.003毫米。

23年来,孙红梅参与修理保障的军用航空发动机累计达600余台。“我干的都是本职工作,没想到能获得那么多荣誉,是赶上了全社会高度认可工匠精神的好时代。”她说。

心安就是幸福

孙红梅的办公桌在“红梅创新工作室”最里头靠窗的位置。280平方米的工作室,一半用来展示创新成果,另一半是7位成员的工位。

“红梅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11月11日,这一天正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64周年纪念日。

36岁的叶文龙工位挨着孙红梅。“近距离接触后发现,孙工不光对焊接钻得深,而且涉猎广,我的专业是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她也能指导。”叶文龙说。

更令叶文龙钦佩的,是孙红梅的为人。

“她特别低调。”叶文龙说,2020年底,自己刚加入工作室时主要做分析校核工作,“这么一个大师级的人物,却能跟新人探讨,而且用‘请教’这个词。”

工作室有3位90后,31岁的李旭明是其中之一。孙红梅常说的一句话是,“做好自己,再说别人”。耳濡目染间,这句话也刻在了李旭明脑子里。

跟李旭明同一年进厂的年轻人,已经走了好几个。“这就是一份平凡的工作,要学会在平凡中找到兴趣,感受乐趣。”李旭明说。

对于身边的年轻人,孙红梅认为,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强,思维更活跃,不过想要静下心来做事,诱惑也更多。“他们定义的‘幸福’内涵更丰富,我就是两个‘呆’,一个‘呆’不足以形容。”孙红梅笑言。

两个“呆”组成的“槑”字,是“梅”的异体字。

孙红梅有她的幸福。“每次走进车间,看到正在修理的零部件都会有一种成就感。每一点突破、每一次创新都会带来很多乐趣。”她说,“全身心投入工作让我的内心保持安宁,心之安宁就是幸福。”

“我们都支持你”

工作中力争完美的孙红梅,在工作之外信奉的是“不争”。

在单位项目奖金的分配上,项目负责人允许拿50%,她却只拿10%。

2020年湖北省评选湖北工匠,有50万元奖金。凭她的实力,如果申报,获奖可能性很大。可她却说:“我都拿过那么多荣誉了,这个让其他人去争取吧!”

物质“诱惑”不了她,她反而还会担心自己“德不配位”。

“人信实,火信虚”,这是不识字的母亲教给孙红梅的做人准则。“从小母亲就总跟我和弟弟说,垒柴火的时候中间要留空隙,火才能着起来,而做人要实在、实诚,这样才能走得长久。”

大国工匠只是孙红梅的一重角色,她还是一个74岁老人的女儿,一个16岁男孩的母亲,一个长年在外干工程的男人的妻子。

作为女儿,孙红梅足够贴心。下班到家,她会把卧病在床的母亲扶起来,陪母亲聊天,拉着她的手带着她一点点挪步。

在孙红梅心底,特别亏欠的是儿子。

儿子小学时有一次开家长会,她到了学校才发现学校早就搬走了。“我和他爸都忙,很少陪伴他。”孙红梅脸上露出少有的不安。

不过,孙红梅还是相信,身教重于言传。“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我经常加班,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宁,希望孩子能理解。”

在丈夫刘峰面前,孙红梅则是“小女人”。“他每次出差前都会把冰箱塞满,父母生病也是他跑医院跑得多。我忙,照顾不了家里,他从不抱怨。”说这话的时候,孙红梅眼里含着浅浅的笑意。

爱人的呵护,是她不时露出的笑容的源泉,也是她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底气。

有一次夫妻俩散步,刘峰说:“你们厂怎么就你这么忙,老加班图个啥?”

孙红梅想了想,说:“应该是责任心,总得有人付出,有人奉献。”

“只要你不觉得累,不觉得苦,我们都支持你。”刘峰说。

采访手记

那双干净的眼睛

这次采访中,最打动我的还不是孙红梅高超的技术、耀眼的荣誉,而是她的眼睛,那是一双特别干净的眼睛。

这是一双看过47年风霜雪雨的眼睛,却依旧如孩子般清澈。

采访中,孙红梅提到丈夫说过的一句话:“你们厂是一片净土,跟社会上不一样,就像‘象牙塔’,挺难得的。”这仿佛道出了这份干净的源头。

虽然现在厂子已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搬到了城市,但作为一家军工企业,依然属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孙红梅在这里静下心来干了23年,从点滴突破中感受创新的乐趣,也从精益求精中享受内心的安宁,成为“伟大出自平凡”的注脚。

在军工领域专注地投入,为国防事业默默地奉献,在这座“象牙塔”里工作和生活一辈子,何尝不是一种简单又厚重的幸福?

在采访孙红梅的两天里,我发现她总是笑眯眯的。不是见到初次打交道的人那种客套的微笑,而是露出一排上牙的发自内心的笑容,除了礼貌和真诚,这些许也透露出她的生活状态——笑容里带着幸福的味道。

不管多苦多累,总有人在你身后,支持你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又何尝不是一种甜蜜又笃定的幸福?

心无尘埃,所以干净。心有所依,所以幸福。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