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航天事业的奉献者

来源:中工网
2024-05-08 15:31

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及部委科技项目4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他2007年获评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0年获评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他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3部,2次入选年度全球高被引学者……他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常虹,现任黑龙江省“自主导航与智能控制技术”头雁团队负责人、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百折不挠

王常虹1986年在哈工大控制学科研究生毕业后,秉承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选择了扎根东北,爱国奉献,成为航天学院的一名教师。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他瞄准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潜心研究,不断创新,紧紧把握航天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地抢占空间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概念,带领团队先后攻克了多项航天领域重要技术难题,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创造性成果。

在哈工大工作的三十多年中,对于旁人看来枯燥单调的科学研究,王常虹却能甘之若饴、孜孜不倦。他以忘我的奉献精神、持之以恒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有力支撑了我国月球和火星探测、载人航天、高精度遥感等重大空间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王常虹面对所取得的诸多成绩,并没有停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脚步。虽然已是花甲之年,而且早就患有腰椎问题不能久坐,但是他仍然是经常工作到深夜。累了,就站着坚持查阅文献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这种默默坚守岗位和始终如一的奋斗精神深深感染着团队的每一个人。他带领团队针对我国新一代惯性导航系统需求,牵头开展了新型惯性传感器的技术攻关,为学科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治学严谨、甘为人梯、桃李芬芳

王常虹在潜心科学研究、为国打造重器的同时,始终牢记为国育才、培养新一代国之栋梁的使命担当,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教学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家精神和立德树人使命。他继承了哈工大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传统,对学生更是言传身教、悉心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梦想。

作为科技工作者,王常虹对于学生的培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勤学专业知识、夯实理论基础仅仅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程应用课题中。有目标地学习,带着问题学习,不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才能有效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让学生快速成长为创新型科学与技术人才。

他在指导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他也十分注重学生思想的教育。纵使自身的教学科研工作已经相当繁重,仍然定期与学生促膝长谈,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

王常虹把他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锻造出来的“真功夫”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每一名学生,培养出一批控制领域国际知名的年轻学者和工程领军人才。从教以来,他已培养出80余名硕士、50余名博士和20余名博士后,其中8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他们中大多数人都走进了航天领域和高等院校,成为了各自领域的科研骨干、知名学者和领军人才。这些学生也都在他的影响下,传承着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继续用青春守护“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誓言。

据黑龙江省总工会微信公众号报道。(郭艳军)

责任编辑:于小舒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