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守护好巩固好文化主体性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24-05-04 13:52

原标题:守护好巩固好文化主体性

文者,贯道之器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文化主体性”这一重大命题,强调“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和政治标识。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我们党和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赓续中华文脉。要深入挖掘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无尽财富,积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交融、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贯通、与当代文化形态相融合过程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厚植人文情怀。促进人的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服务人民的原则,从多方面让文化建设的成果为全体人民群众共享,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担当新的文化使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项亘古未有的千秋伟业,既需要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与赓续,也需要纵览世界的文化互鉴与交流;既需要深度融汇的文化孕育与创造,也需要放眼未来的文化设计与前瞻。

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华文化主体性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建立起来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切实守好文化之源,铸好文化之魂。

吸收外来精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以无比宽广的文化胸怀和文化气魄,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切实做到以我为主、洋为中用。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愈加出新出彩、走向世界。

科学转化创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交流,努力推出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气象一新、格局一新的时代,也是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日益深化的时代。只有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才能把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主动。

发扬斗争精神。要坚定斗争意志,坚持敢于斗争,增强斗争本领,牢记“国之大者”,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决守住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确保思想文化阵地坚固持久、牢不可破。

把握内在联系。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的日益交融,使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必须科学处理文化与全局的关系。一方面,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核心和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服务保障和引领促进作用,积极推动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要始终突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为文化建设提供各种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努力形成全社会凝心聚力、密切协作的文化格局。

运用系统思维。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需要理论工作的与时俱进、科学指引,也需要舆论工作的广泛宣传、凝聚力量;既需要文艺精品的教化世俗、温润心灵,也需要先进事迹的榜样示范、激励感召;既需要具有亲和力感染力的中国故事,也需要具有强大影响力传播力的新闻媒体。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实现各项工作密切协作统筹兼顾;硬件与软件、载体与内容内外兼修;工作理念与人员素质、制度机制与保障力量全面过硬,切实做到从有形到无形、从顶层到基层、从谋划到落实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系统推进、整体提高。

刘世凯,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