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第二届轻工大国工匠|金兆联:乡村里走出的制笔工匠

来源:中工网
2024-01-25 14:41

金兆联,1969年12月出生于一个江南水乡的农民家庭,1989年被盛家埭村招录为村办厂职工。不久,厂里就送他去上海丰华圆珠笔厂培训学习。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术工匠到如今制笔行业的领跑者,他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熬了多少夜,正是“创新发展永远在路上”这个信念让他用了三十一年时间走出了一条并不普通的“工匠之路”。

制笔人生的起点

金兆联对制笔的热爱源于在上海丰华厂学习的两年单机制作笔头工艺及机械维修等技术,小小一支笔,看似简单,但技术含量却不低,从小执着的他对制笔着了迷,从此开始了他的制笔人生。

当年的制笔业还没有系统技术资料与参数可借阅,多数靠师傅的口传心授,关键技术的操作方式只能慢慢积累体会。因此,他边学边干,白天车间做工,晚上做好笔记。由于他的认真与用功,很快成了一名技术熟练工。回到村办厂后,他担任起了生产车间的技术指导。

2

1993年,由于乡镇企业的转资改制,金兆联离开了村办厂,到浙江金华制笔工艺厂做技术指导。浙江义乌是我国圆珠笔最大的生产商聚集地,在那里工作的一年时间,他一方面将自己的经验悉心传授给员工,另一方面又虚心向行业顶尖专家学习,潜心收集研究行业动态,很快掌握了圆珠笔制造的各道工艺和设备配置调试,并对制笔业的发展趋势作了大量的调研与分析,从而确定了制笔零件的规划与目标。

志立制笔事业,构划新的蓝图

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制笔行业所使用的生产技术依然是新中国成立之前从国外引进的单机作业模式,造成了圆珠笔头质量不稳定,出现掉珠率高、书写长度不够、出墨量不均匀以及无法将一支笔芯全部写完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1994年,金兆联毅然放弃浙江金华制笔厂的高薪聘请,回乡到天龙制笔厂从事技术工作,主要生产普通的圆珠笔头。他的执着与勇气,获得了大家的信任与支持。

我国是制笔大国,但不是制笔强国,金兆联自入行起就经常面对“国产圆珠笔=低端圆珠笔”的成见,而圆珠笔的关键部位就是笔头,更有外国客户直言不讳地提出:国产笔头质量太差,必须使用“瑞士造”,这样的说法深深刺痛了他的心。金兆联曾说:“我们中国有几百亿的笔头生产能力,为什么找不出一个国外客户需要的产品?”为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制造出国际一流的笔头!

1

在没有任何数据参考的情况下,只有技校文凭的金兆联和同事们整天呆在车间里,潜心对瑞士、日本等国外产品作研究分析,记录数据、调整参数、改进工艺方法。1998年,他开始着手对制造圆珠笔头的工艺进行改进,同时研究、革新、配套圆珠笔书写的油墨。一年不到,他研制的可擦圆珠笔取得成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进入批量生产后,又为改进笔头生产技术及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构划了新的蓝图。正是他这种不服输、勇于探索钻研的匠心,1999年他研制的可擦圆珠笔成功并进入批量生产,属国内首创。

攻坚克难,研发针管笔头新工艺

我国圆珠笔笔头的主要原料是黄铜,但制造工艺却一直没有更改,无论是产量与质量都达不到国际水平。金兆联怀揣着要破解、革新黄铜笔头制造工艺的决心,从2004年开始潜心研发黄铜针管笔头的技术更新。面对枯燥复杂的研究,他与同行交流、向行家请教,一年365天日日忙碌、时时争取。由于缺少技术资料及参考数据,他一个人单机操作,测试、下料、做笔尖、打造型、配油墨等工序流程反反复复,一天要做几千次,有时为了避开干扰攻难关,他经常通宵达旦工作,测得上万个数据。他的爱人也很支持他也很心疼他,经常陪着他加班,夜里饿了给他做宵夜吃,天热时给他熬绿豆汤,天冷了给他泡杯热茶。他专注敬业,攻坚克难,精益求精,耐住寂寞,静心钻研,终于制作出质量一流的黄铜针管笔头,为中国制笔行业注入了新的生机。

金兆联又对制造黄铜笔头的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将企业从单一的制造笔头扩展到制笔、油墨等领域,将原本的一个车间分成三个车间,实行自动化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他参照国际先进的制笔设备,将24工位的自动化机器改为16工位,设备精度及技术参数完全达到进口机械的水平,产量成倍数翻翻增长,工艺技术一举跃上了同行前列。

不忘初心,创新发展永远在路上

金兆联从事制笔行业至今已有三十一年,他始终不忘初心,不断创新。2015年,他发明的一种“太空圆珠笔”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产品内压缩着3-4公斤的大气,以便在失重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书写,现应用范围为在露营或者在特定工作环境下可以仰着写字。把大气压缩到笔里,也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各种原料的选择、匹配要求都很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在财力物力上投入了很多,最终看到了成果、获得了专利,让他感到无比欣慰。

金兆联的每一次创新,都体现着他对制笔技艺的热爱和追求,更体现了他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的工匠精神。他说:“能在制笔行业奋斗一辈子,我感到十分荣幸,也很幸福。”荣誉属于过去,也鞭策未来,更表示要采用同样的工艺来改进其他系列的圆珠笔头、中油笔头等产品;要不断研发新工艺、新产品,让“圆珠笔中国制造”以低成本高质量的方式走向世界。

(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会供稿)

责任编辑:杜亚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