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第二届轻工大国工匠|吕苗芬:铿锵玫瑰,谱写伞之韵

来源:中工网
2022-11-14 14:10

中国人将智慧凝聚于伞的方寸之面,制伞工艺师,以工匠精神孜孜以求展现审美与艺术,每把伞是理性与感性的糅合,是文化的迭代与流转。

中国,崧厦,吕苗芬,是“全球三把伞,一把崧厦造”的亲历者,从第一把外贸伞到中国奥运伞,从开发最优质伞骨到设计最吸引眼球的IP,她信手拈来,形成独具风格的文化特色。

勤奋创业,引领伞品从“制造”走向“质造”

靠近杭州湾畔的崧厦镇,向有“上虞的温州”美誉,农闲时节出外绷伞经营海产,一直是崧厦人的传统产业。出身地地道道农民家庭的吕苗芬勤奋并善于把握机会。

图片4

1990年,吕苗芬开启了创业之路。1991年,吕苗芬的事业发展成为面积80平方米、拥有16名职工的家庭作坊式的友谊伞厂,崧厦镇上第一家女性创办的企业成立了。虽没有受过“工业化”的训练,但吕苗芬在创业伊始就开始考虑如何将经验式的口口相传的技术工艺优化、标准化、图片化。她绘制了第一张一把伞从图纸设计到打样、从材料采购到伞面缝制、从钢材下料到伞架制作、从伞品检验到打包发运的全流程,让工厂所有人员清楚自己工作对整把伞交付的意义,同时针对每款产品的每个关键工序,她都要亲自制作并记录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数据、质量数据,对比不同数据情况下的质量结果,最终形成针对各类产品的加工手册。有客户验货时发现了这个手册中要求的质量标准比他们的检验要求还细致,很开心地说:“苗芬工厂的产品可以免验喽!”

1992年夏天,出口到俄罗斯一万把伞的订单搅乱了吕苗芬的心。出口到俄罗斯,质量要求高、时间紧,按照目前公司的加工手册的经验,加工速度必须要提高一倍以上,必须要有新工艺才有可能实现,要不要挑战一下?吕苗芬经过一晚的论证,分析了加强面料的质量把关、提高裁片速度、提高合片质量等几个难点和技术攻关的可行性,第二天,吕苗芬郑重的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图片5

为控制好产品质量,几万米伞布的检验,采用自动检测设备加手持检测仪,双管齐下,一尺一尺检测,确保没有走纱、破损等情况。为解决伞面合片不规整问题,吕苗芬在裁剪台上用纸片、塑料片等不同厚薄、材质设计模板进行过裁剪试验,在缝纫机前检验合片质量,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制作了“YY裁片模板”,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连续裁片,并且裁片的质量进一步保证了后续合片的质量和效率。针对伞骨架的质量,吕苗芬突破以往经验,一方面采用高硬度铝合金材料,另一方面结构上采用U型槽进行改良,大幅提高了伞骨架的质量。

一万把伞,终于按期保质保量交付。这一单,完全改变了崧厦镇制伞师的观念,做好伞不仅仅是靠手,更需要动脑。吕苗芬开启了“质造”新时代。

技术攻关,创新找回绿水蓝天

产品要创新,质量要保障。不安于传统手工工艺,吕苗芬一头扎进生产现场,在实战中不断优化技术与工艺,并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产品品质。2004年公司开始筹建研发中心,伞城第一个研发中心成立了。

传统工艺中伞骨铁制、电镀、遇水易生锈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的发展。吕苗芬带领研发团队人员,夜以继日地钻研,投入两百余万元,试制了数十种材料,最后采用玻璃纤维替换铁制伞骨。这不仅解决了生锈问题,还实现了资源再生利用,保护了环境,减轻了伞的重量,方便携带。当年,采用该技术推出的产品获得了宜家的青睐,一口气定了十万把。吕苗芬的“技术换市场”理论得到了验证。

2014年以来,吕苗芬将“创新找回绿水蓝天”纳入公司的价值观体系并且积极参与到再生纤维的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与再生纤维生产厂家联合开发适用于伞面制作的材料。通过实验、试制和打样,提供了一套技术参数给厂家,加速了再生纤维应用于伞业的进程。

图片6

伞面的环保问题解决了,能否让伞骨也更加环保呢。吕苗芬受到“竹制品”的启发,那么能否选用竹制材料作为伞架和手柄呢?这可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吕苗芬先到安吉、丽水等地至知名的竹制品厂家、手艺人处取经,了解竹子的特性和制作竹制品的工艺。回到上虞,就一头扎进样品室,用各地各品种的竹子试制。竹纤维和质地不同,作为伞骨,保持美感的同时要有足够的强度,同时要不易虫蛀、经久耐用。根据不同品种的竹子经过晾晒蒸煮,改变竹的韧性和防腐性。因为竹子的柔韧,试制不同根数的伞骨结构,一般伞为6—8根,但是对于竹伞骨支撑不足,10根、12根、14根……吕苗芬反反复复制作了一百余把伞,从外形审美,到实验室强度测试,最终拍板定下12根和14根两款。吕苗芬将选材要求、制作工艺编制为标准化文件,快速实现量产。与此同时,与团队中的设计师一口气还设计了五种竹制伞柄配套。

从再生面料到竹制伞骨伞柄,吕苗芬在绿色环保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产品受到客户好评。

此外,吕苗芬带头攻关,取得了多项行业领先技术,如双保险工艺技术、易拆装技术、全纤维骨架超轻材料创新、液压工艺塑形、纤维骨架,材料硬度高、重量轻、不变形、耐候性好等。个人先后申请八项专利。

全球化布局,走进国际大循环

吕苗芬带领企业创业积累,紧握时代赋予的每一个良机。

2005年,正逢奥运会机遇,能否让我们的菲诺伞为奥运作些贡献?吕苗芬专程跑去北京了解奥运特许生产的相关要求和事项。兴奋去、沮丧回,从产品的设计、产品质量到渠道建设都有一定的差距。去北京洽谈奥运的事情,又被同行知道了,都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倔强的她不甘心。

针对产品设计,她组织公司的设计团队,邀请中国美院、国学艺术家一同研讨,奥运会需要什么样的风格?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吕苗芬在外部专家、合作伙伴的帮助下,从数十家供应商处选购了不同强度、不同硬度、不同材质的材料,从铝质、钢质到玻璃纤维、碳纤维,从6骨结构到14骨结构,伞面半径从55-64㎝,弹性线的选择,蜂巢使用的金属线的包覆情况等,进行了上万次试验,确保材料、结构、细节的完美匹配,从而提高产品品质。同时还在图案设计方面从国风到国际化元素集思广益……一百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最终制作出了一批专供奥运的伞:设计方面采用“福”字、书法、水墨画、长城等中国文化元素为主画面,使奥运产品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以2008奥运会会徽、吉祥物五福娃、祥云等奥运元素为设计载体,传递奥运文化。伞品有晴雨伞、三折伞、儿童伞、礼品伞等十余个系列。样品送到北京,奥组委项目组眼前一亮,这就是北京奥运所需要的。同时吕苗芬亲自挑选精英骨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20余个重点城市建立直营店,能够实现全国消费者购买奥运特许产品的最佳体验,也完全满足奥运特许运营的要求。

就这样吕苗芬和她的“伞”登上了奥运舞台,也跨进了通往国际化运营的快车道。之后,吕苗芬用创新、环保的理念带领公司与多元产品,不断助力国际重要活动。吕苗芬和她的“伞”名扬四海,享誉五洲。

图片7

跨界破圈,让伞回归文化的本源

2015年年会上,吕苗芬大胆破圈:伞,不只是晴雨伞,它是时尚的先行者,是时尚的载体,更是一款社交媒介,传递用户的“个人标签”与态度情绪,要跳出“伞”界玩转产品。

吕苗芬像80后、90后的产品经理一样,用“旧元素、新组合”创新法,大胆采用加法,“伞品+新设计”“伞品+潮玩”“伞品+智能配件”等打造新品。吕苗芬走上街头采风,吸收流行元素及判断流行趋势;大胆突破伞形设计,采用异形结构设计;到电子科技型企业调研,选择LED及智能芯片等供应商联合开发更多应用场景的产品:在商业区和街头安放带照明和充电功能的遮阳伞,在写字楼和商场设置的带有社交功能的公益晴雨伞等。全新的做法,让同行惊诧、让客户欣喜。

为了更好的推动跨界伞品,吕苗芬成立了喜雨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打造Feinuo、雨中故事、喜雨等不同定位、不同内涵的品牌,让动人的爱情故事、简约的北欧风,内涵的国潮系列融入产品,伞成为时尚载体、社交载体。吕苗芬不满足于此,通过与第三方合作,获得“伊利×大英博物馆”“熊本熊”等大IP,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IP和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合作。

吕苗芬不断用大数据、智能化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牵手阿里“爆款实验室”,改变以往的新产品立项决策流程,利用“大数据+智能系统”分析目标人群、伞形特点、时尚元素、价格定位等数据,快速打造菲诺爆品,减少测款成本,缩短产品上新周期。如依据大数据分析,设计开发的“伞——秦始皇兵马俑”文创系列产品,兼具文化故事和科技含量,有古风浓郁的“长安”款、有有趣好玩的“嘻哈兵马俑”款、有高档品位的“千古一帝”款,上线三小时两万把伞抢购一空。

2019年伞城创建“伞艺小镇”,少不了行业带头人吕苗芬的参与和贡献,从“伞艺小镇”的LOGO设计到“创意平台”的打造再一次展示了吕苗芬在伞业创新领域的执着与奉献。在伞艺小镇的入园仪式上,吕苗芬提出了新目标:让文创赋能于产品,通过地方传统文化的深度开发及时尚化运作,讲好地方故事,打造城市独特的IP形象,让旅游手信为地方代言。

在吕苗芬带领下,友谊菲诺从不懈怠翱翔于时代潮头,迎风破浪迎接每一个挑战、把握每一次契机,作为中国制伞领域的领军企业,传承永续,展开梦想,撑起未来有“晴”天。

(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会供稿)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