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第二届轻工大国工匠|于性江:精工凝匠心,为国铸利器

来源:中工网
2022-11-03 15:06

于性江常说“成功是一种坚持”。从17岁开始进入手工具行业,他把一个仅有几十人的五金小作坊,打造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活扳手生产经营企业、国内最大的管钳生产厂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四十多年的技术创新路上,他不忘初心,精益求精,让一个小工厂发展成了一个集团公司,公司规模、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出口创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并跻身世界手工具制造行业前列。

图片1

坚持好学苦练,农村青年成长为技术工人

1975年,于性江17岁,本来有机会上大学的他,为了全家的收入,选择进入文登县工具厂,成为一名让全村人都羡慕的工人。他的老师当时还找他说“你不读书太可惜了”,因为老师知道他曾经跳过级,早在“南庄北疃”小有名气。

进厂后于性江被分配到车工车间从事车床工作,那时候学车床需要三年出徒,平时但凡有点技术的活都是由师傅亲自操刀,于性江不但虚心向师傅学习技术,还刻苦钻研一些难题,常常等别人都下班了,他又偷偷跑回车间,找几块废料头来练习,提升自己的车床操作水平。有一次,师傅家里有事请假了,有一个高精度零件要急用,车间主任正发愁时,于性江说“让我试试吧”,因为着急,车间主任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说:“没有这金刚钻可别揽这瓷器活啊”,于性江没有说什么,拿过图纸认真看了几遍,理顺了工艺便开始操作,经过他的“精琢细雕”,一个高精度的零件完成了,车间主任看了大声称赞“你小子还真行”,那时候于性江才刚刚18岁。此后他因为车床技术较高,被安排独立操作,19岁的时候,县里二轻系统举行技能比赛,他稳稳摘取了第一名。于性江这个名字不仅在全厂,而且在全县二轻系统都挂了名。

1985年,二轻局给厂里一个带职上学的名额,于性江因技术过硬被派往烟台二轻学校脱产学习两年。有了工厂实践的基础,他在学校学得更来劲了,机械加工、材料热处理、锻造、表面处理等一系列课程他门门课都名列前茅,他被学校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

回到工厂后,于性江如鱼得水,把所学的专业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工厂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中,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工具厂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水平很快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世纪90年代末,于性江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勇立潮头,和工具厂的几名技术骨干一起完成工具厂的改制,成立文登威力工具集团公司,解放思想,创新突破,公司快速发展,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集体小厂成长为中国五金制品行业的佼佼者。

带领研发高档产品,抢先打入美国市场

1991年,于性江去美国考察,看到自己生产的在国内被评优的产品却只能在地摊上销售,他不甘心,去问美国的同行,人家不客气地说:“中国制造,价格最低、质量最差,买起来最不划算。”他感觉受到了巨大的侮辱,于是暗下决心,回国后一定要做自己的高档产品,堂堂正正地摆在超级市场的货架上。自此,在美国剩余的学习时间里,于性江省吃俭用,每天只花1美元,把省下的钱全都买了美国的扳手样品。

知耻而后勇,回国后,他带领科研人员昼夜奋战,把国外带回的样品,从内到外研究地透透彻彻。当时国内的钢厂材料、规格比较单一,没有适合做高档工业级产品专用材料。为了解决材料难题,他多次跑到钢厂,不惜花重金让钢厂按照他的性能要求生产钢材,40CrV、50CrV、55CrN等系列材料按照设计规格买到厂里,于性江把他们当成“宝贝”,每一个设计和实验细节,他都在现场盯着,特别是在扳手热处理过程中,淬火介质、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是决定产品性能的关键,他和实验人员连续一个多月每天在车间呆十几小时,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最终确定了最佳工艺。从材料引进、模具设计、锻造温度、加工工艺、热处理参数等一系列的攻关,六个月的时间,他住在工厂,吃在车间,同大家一起,记不清写了多少次记录,做了多少次实验,无数次失败,没有丝毫动摇他的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于性江终于成功做出了中国大陆第一支高档活扳手。他兴奋地带着自己生产的高档活扳手产品送去日本和美国做检测,对方都惊讶了,“这么好的产品居然是中国制造!”最终140多个检测项目达到或超过美国联邦标准,威力工具的高档活扳手产品成功打入了美国超级市场和工业级专卖店,为中国手工具产品在国际工业级高端市场争得了一席之地。

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国内外双轮驱动

全球经济危机给于性江带来了很大的启示,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在巩固国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实施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战略。在国内市场,于性江依托已注册的品牌,从宣传、营销、物流等方面,加大对轨道交通、船舶重工、军工制造、化工冶金等领域的终端服务力度,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使国内市场销售额比重逐步提升;在国外市场,他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地域文化、使用习惯等不同特点,开发各种具有不同外观、不同使用功能、不同档次的产品,采取与欧美第一线卖场建立直接的业务联系、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等措施,巩固扩大国外市场份额。

2016年的夏天,于性江随政府去轨道交通企业参观,在听取介绍时,他得知维保人员每天要提着很沉重的扳手和锤子在轨道边上行走检查,非常辛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回来便组织了攻关小组,设计开发了四用锤式扳手产品,可以当成锤式扳手、管钳扳手、活扳手和撬杠扳手,不仅真正做到了一扳多用,而且极大减轻了长途维修工人携带大量工具的繁重体力。

在“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开拓中,于性江在非洲、东南亚等市场的调研考察中发现当地人有地域文化特殊、日照强度大、汗水多等特点,他带领工艺改良团队开发了NMIP等离子渗透工艺在工具表面的应用,实现了耐腐蚀性超美标30%的技术突破,操作手柄设计也改成黑色磨砂质感,更适合国外市场的使用环境和审美、心理需求。

匠心铸利器,坚守行业创新

于性江深知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重视技术革新,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创新机制,加大研发投入,走高质量、高档化路线,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近几年世界五金工具行业变化很大,于性江带领产品设计团队紧跟需求,按需定制,牢牢掌握客户的心理,根据市场变化设计研发很多新产品项目,如多头扳手、57型扳手、纽威大力钳、省力断线钳、RFID智能嵌入式防丢工具装备、智能数显扭力扳手等新产品,超出了客户的期待,得到了无数好评。

于性江深知企业的发展在形成规模后,重要的是转型问题,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是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工具制造至今没有现成的自动化设备可以引进来直接使用,要想自动化,必须自己干。近几年来,他带领广大技术人员,深入一线,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企业已基本完成自动化改造。

抓取、夹紧、切削、转换等一系列动作,他总是反复琢磨,有一个技术难题没攻克,他就睡不着,经常凌晨三四点钟醒来就跑到车间端详琢磨。于性江脑子里想到的总是改造试验,一想到技术改造他总是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儿。无数次的失败没有挫败他的斗志,反而成了他脚下的垫脚石。百丈之台,始于垒土,成功总是愿意向执着者献礼。自动下料、一模多锻、自动抛光、自动装配等一个个行业内改造难题被于性江和他的技术团队攻克了,不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彻底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由“脏、乱、差”变为“高、大、上”,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这些自主创新,企业不但实现了关键的转型,产品质量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人均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工资收入成倍增长,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于性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把转方式、调结构、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作为现阶段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在抓好大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技术改造,开发更多新产品,夯实发展基础,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销售收入再翻一翻的新目标。于性江将继续站在国际手工具这个大舞台上,迎接挑战,把握机遇,为做大做强中国手工具而不懈努力!

(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会供稿)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