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建设海绵城市,不能逞一时之快
魏英杰
//www.workercn.cn2016-01-29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对于近年来频发的城镇内涝等问题,省人大代表、宁波市气象台副台长钱燕珍日前建议要加速建设“会呼吸”的海绵城市。她表示,浙江应该对海绵城市建设加强领导和统筹,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指导和规范海绵城市的推进和实施。

  这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建言。这些年来,别的地方不说,省内一些城市就在内涝灾害上吃尽苦头。一到雨季和台风季节,各地就要采取措施严防城区变成泽国。这背后,就在于许多地方城区排水排涝设施老化,地面过度硬化,排水系统设计未达到规定标准或不足以抵御罕见降雨量。根据一项针对351个城市的调查显示,2008年到2010年间,超过6成被调查城市发生过内涝。

  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已不是什么新鲜概念,而是正式列入国家相关指导意见的重要事项。从去年开始,国家就在16个城市通过中央财政支持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浙江嘉兴是省内入选的唯一城市。至今,全国已有一百多个城市制定了相关建设方案。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建设正在成为国内许多城市的重要部署。建设海绵城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百年的重要民生工程。所以,在战略上要高度重视,但在“战术”上却不能急功近利,逞一时之快。像德国的下水道,日本的地下排涝系统,固然令人钦佩,但人家不仅规划在前,而且是下了苦功夫才逐步完成的。何况我们的许多老城区已经建设成型,地下管道星罗密布,修修补补尚且不易,“重新来过”更是难上加难。细心看,那些列入试点城市的多是中小型城市,而且是在局部地区进行试点,并非全面铺开。

  从经济投入看,以试点城市为例,海绵城市建设每平方公里投资约1.9亿元。以施工难度来说,海绵城市建设既涉及地下排水管道重建,还包括绿化建设、雨水收集以及城市水系重构等等,每一个方面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也因如此,国家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海绵城市建设要做好规划先行,通过认真细致摸底调查,拿出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切忌操之过急,试图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为了追求政绩,不顾客观现实地大干快上。换言之,主政者不仅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还要有“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恒心。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干成这件重要民生工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