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侯玉婧:聚光灯下“发言”是官员必修课
//www.workercn.cn2015-08-19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震惊全国,政府官员面对突发事件在媒体前的表现,也随之引起社会关注。

  公职人员在直面媒体和与公众沟通上跟不上趟,是尚未适应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节奏和舆论生态的表现。全媒体时代,借助移动互联平台,人人都是传播者,一张照片、一段视频,分分钟便能让“真相”引爆网络。而与此同时,第一时间向政府“求原因、问责任”,也成为新的舆论诉求。与此相较,政府“处理事故—事后调查—答复公众”的旧有路径,显然已不合时宜。太多事实说明,放弃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引导舆论,无限延长公众的知情时间,不仅会使猜疑当道、流言四起,也可能让日后的任何解释和答复都变得苍白而无力。

  各种“不知道”、“不掌握”是官员在聚光灯、麦克风前表现出的本领恐慌,反映了其自身“媒介素养”的欠缺。新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格局,要求官员不仅要做,还要会说。排斥媒体、畏惧发言,只会将事态推向更不利的一面。作为政府官员,特别是新闻发言人,应当时刻具有备战意识,各种数据、案例、最新动态都应及时掌握,并能据此讲出让人信服的话来。倘若一贯本着“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的心态,遇事就躲、见责就推,面对大型突发事件时,声音肯定颤抖,嘴皮子也不听使唤。如果见识多了,历练多了,就会从容淡定很多,也能在善用媒体的过程中,更好地引导舆论。

  发言是一门艺术,是传递政府理念的机会,也应当成为官员的一门必修课。避免一言不当,让发言成了“烫手山芋”,就要学会主动、及时、有分寸地说真话。既要在第一时间透露民众所关心的消息,掌握舆论主动权;又要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坦诚态度,掌握分寸,避免让不良情绪影响事件处理本身。有理、有力、有节,才能打好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引导这场攻坚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