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昨日,记者从武汉市治庸办获悉,第四场电视问政共曝光13个问题,23名相关人员受到问责处理,其中处级干部8人。(7月21日 荆楚网)
自2011年武汉市“电视问政”开播,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暗访短片揭短亮丑、群众考官“现场播报”、被问政的官员都是区县部门的一把手,这富有冲击力的一幕幕,通过直播镜头传到千家万户,搭建起一个百姓参与、官民互动的考场。这就是电视问政的吸引力所在。
今年期中考如期与市民相约,直面问题不回避,办理群众投诉不及时、不到位之类的民生问题,更是一针见血的质问官员如何作为。但是,今年的期中考仍然暴露出了问题,比如“江夏区别墅违建问题未解决”、安全生产有制度却没落实,半数灭火器过期,锅炉工无证上岗,小区无证燃气换装点犹如“定时炸弹”;几家部门的专项资金都上网公示了,企业对资金如何申报、如何使用却仍是“一头雾水”等问题,相信武汉市的广大市民都亲眼目睹、亲身体验过。应当说,当初整改承诺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如今践诺的情况却让人高兴不起来。
俗话说,“不看广告看疗效”。武汉电视问政的初衷本是监督政府如何快作为、好作为,但笔者担心的是,问政问责之后,官员仍然我行我素做法能否倒逼出真效果,其一,时间一长,观众审美疲劳了,干部学会应对技巧了,只做表面文章,电视问政还能问出真问题吗?其二,涉事官员当着全市人民的面仅仅认错表态就足矣?其三,比如洪山区江宏新村存在多个无证燃气换装点,执法人员执法不严等问题,本是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为什么非得上电视问政才能解决,平时到底干什么去了?
群众作为“电视问政”的考官,想看的绝非官员们在电视上的认错表态,想听的也绝非华而不实的辞藻,群众关心的在于官员们能否把认错表态落到实处。政府官员出尔反尔,伤害了民众的朴素期待,也透支了政府形象。如果一而再再而三,政府的公信力就这样被一次次的承诺、一次次的失信给蚕食了。
长此以往,群众只能越问越生气、越问越失望。如果对官员们的不作为、乱作为、不担当缺乏惩戒,久而久之,“电视问政”就只能沦为官员们的“走秀场”而已,说白了,上台只是为了节目需要而已。
电视问政为群众与官员的“交锋”搭建起了媒体平台,其目的不是为了“批斗问政”,而是意在让民众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监督权。在一些地方,对官员的政绩考核多是“上对下”“内对内”“官对官”,民意几乎被完全抛在了一边,即使引入了民意,也只是点缀性的象征意义,这种状况显然需要改变。因此,台上问政,还需台下问责,无论问政还是问责,都需问问民众怎么看、听听民众怎么说。
官员作为问政平台的演员千万不能“逢场作戏”,更不能对承诺事项出尔反尔,电视问政走过了五年的风风雨雨,总结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我们的官员自觉践行承诺,群众的诉求其实很简单,群众需要的也不只是各位官员在电视机镜头前的道歉与自责,更需要各位官员在台下多接地气、做好工作。如此,官员们才能够让电视问政的节目期期精彩,才能让群众拍起满意地巴巴掌。
易国祥:“不总结表彰”是治庸的本来意义 2012-04-11 |
许峦林:电视问政不只是秀场 2012-12-19 |
长江日报:电视问政是“治吏”平台 2013-06-19 |
张芷妍:“广场问政”沟通才是根本 2014-05-04 |
大 林:对电视问政应有新期待 2014-07-01 |
严辉文:缓解电视问政疲劳症 2014-07-09 |
王石川:台上问政还需台下问责 2014-07-10 |
薛家明:不能满足电视问政的“舞台效果” 2014-07-22 |
长沙晚报:“电视问政”不能只是“真人秀” 2013-07-05 |
龙敏飞:电视问政:不必捧杀也不要棒杀 2013-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