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凌 河:“老板”与“圈子”
//www.workercn.cn2014-05-23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条并不新鲜的新闻,近日引出公众热议——广东省纪委发出通知,规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说这条新闻“并不新鲜”,是说“党内称同志”这一条,多年来不知重申过多少遍;而说它仍然是一条“新闻”,则是指这个规定,竟点出了“称呼问题”的一个新“发展”。

  一个“称呼问题”,先令人想起了整整30年前的往事——1984年4月,武汉一位工人,因为亲身遭遇的冤屈给小平同志写了一封信,不称“军委邓主席”,也不呼“中顾委邓主任”,而是恳切地写道:“小平同志,我这样的称呼,似乎不太礼貌,若有不妥之处,请给予责备。”小平同志看了这封“称同志”的信,当即写下了一段话——“头一次看到这样的称呼,我很喜欢,酌重处理……”

  小平同志的“喜欢”,不仅因为“同志”二字,本来就是共产党内最亲切、最贴切也是最崇高的称呼,更是因为“同志”二字,已经“久违”,乃至小平同志竟然“第一次”听到,所以小平同志的“喜欢”,其实是对当时党内“称呼问题”的批评。30年过去了,情况怎么样呢?如果说,小平同志当时的“久违”,还是指那时开始流行的称“长”道“总”、以职务相称、以官衔互道那样一种风气的话,那么在30年后的今天,“称呼问题”早已不是“官阶化”那样简单,而已经在某些地方,充斥一种浓厚的江湖气息——上下级之间,称“老板”、道“老大”,同僚之间,称“兄弟”、呼“大哥”。有的“领导”,原来对于“称官衔”十分舒服,一称“同志”,反而感到不受用,现在呢?甚至对一句“老板”感到“分外亲切”,“十分有感觉”,你称他“同志”,他还真的“不喜欢”,甚至认为你“不懂道理”呢!

  其实称“老板”也好,呼“老大”也罢,都不只是个“称呼问题”。不是说它“江湖气”,说它“庸俗风”吗?重要的是在“老板”和“老大”背后,往往有一个“小圈子”——“老板”只是“圈子”内众所依附的一个对象,而“老大”则更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朋党”的“老头子”呢!

  “小圈子”本是宦海之中,利用各种渊源编织和扩张关系网的纽带。中国的封建官场,讲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发展到后来,就是“朋党”,同出一师,叫做同门,必须互相庇护;同届及第,叫作同科,做了官要沆瀣一气;便是同年进学的秀才,也叫同案,相互要多加提携;至于旧军界中,一起吃过兵粮的,叫作同袍,到哪也抱成团……拉帮结派,本是封建官场的积弊,奇怪的是现在有的“公仆”也沉湎于“哥们”之谊,热衷于党同伐异,互相勾连,同进共退,结盟成帮,享利分赃,相互之间称“大哥”呼“兄弟”,只是这种“小圈子”内部关系的真实写照罢了。

  别认为“小圈子”中只是“群龙无首”的“江湖散人”呵,“兄弟”们的上面,会有一个“老板”、一个“老大”,其余只是“师出一门”的“门生”、“袍泽”呢!“小圈子”的核心,往往有一个“领导”,他不但调整“圈内”的关系,摆平“下面人”的纷争,更以封官许愿的方式,把一顶顶“乌纱”戴在“子弟兵”的头上。刘志军案发,竟涉及15名司局级官员,大多是他“提拔”的“自己人”,像张曙光那样无德无能之辈,如果不进刘的“圈子”,何论加官晋爵,“连提拔的视野都进不了”。难怪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在家书中写道:“把自己作为一个点编织到上下左右的网中,成为这个网的一部分”;告诫儿子“要多学习封建的那一套,比如拜个把兄弟什么的!”在一些地方,你不入“圈子”不“站队”不“跟对人”,纵有德才勤绩,也轮不到你,而反过来,提携者和被提拔者之间,就形成了“知恩图报”的人身依附甚至“效忠献身”的黑道规则,把这样的“领导”称为“老板”、呼为“老大”,就是十分自然的事儿了——我们不要忘记,习近平同志在教实活动中再斥 “小圈子”,是直指“组织上”的歪风邪气,而一个“称呼问题”只是“圈子文化”的表象和浮面而已!

  “称呼”并非小事,更不是一个口头的形式问题。称呼的庸俗化背后,是某些官风的腐化,如果不解决被小平同志斥为“害死人”的“小圈子”问题,光是改一下口,又有多大意义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