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堂吉伟德:路塌官倒的“巧合”让自然灾害成为讽喻
//www.workercn.cn2014-05-07来源: 郑州晚报
分享到:更多

  2011年6月,云南新平县新三公路在试通车第二天坍塌,造成2死2伤。时任新平县交通局长卜有章称事故原因是暴雨,公路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并组织宣传新平交通成就。随后卜有章被查出在新三公路项目中受贿26.1万元,涉挪用公款1550万元,获刑9年。近日,终审维持原判。(5月6日《云南信息报》)

  当“史上最短命公路”成就一段传奇之后,自然灾难这个临时工更显强悍。有了作家、摄影家的实地采风,有了专家组的权威结论,一场公共危机瞬间转化成形象展示。尽管外界对此并不认同,但在权力主导之下,谣言成真相最终被坐实。新三公路未能先塌的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只有“天知地知官知专家知”。

  不过世无空穴之风,“史上最短命公路”也不会凭空就横空出世,即便是偶然的天灾,其背后也有必然的人祸。要么是责任缺失,要么是偷工减料,要么是利益寻租,豆腐渣工程往往就是一条具名的举报信,如果据此深查下去,必然从中找到关联所在。当初若在路塌之余,对其质量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对建设程序和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的审计,或许在“自然灾害”之外,便能揪住受贿26.1万元的尾巴,也不会有涉挪用公款1550万元的“续集”。

  路塌人亡车毁没有让官员利益受损,一个“自然灾害”的结论便让其轻易逃过责任,其自然是有恃无恐,“丧事当成喜事办”。然天网恢恢,长期伸手者必然有露馅的一天,一度声称“对公路质量有信心”的交通局长,其人品官德却没有质量保障。路塌官倒的“巧合”让自然灾害成为讽喻,也让政府公信加速流失。现在官倒了路还在,对于当初那个自然灾害的结论,是不是也应当重新进行审视?

  现实中豆腐渣工程已成常态,70余年不倒的钱塘江大桥成为永远的传奇。“良心”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建筑质量坚挺的精髓。不过良心从来都既生于内,更受制于外,只有当制度管人管事发挥了作用,一切权力行为都受到约束和监督,捆住了权力者乱伸的手,一切受贿式的腐败行为都无以发生,把关者的作用得到了发挥,“史上最短命”才不会突破认知极限,“自然灾害”也不会“倒下中枪”。

  如果回过头来去看“自然灾害”的专家结论,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对于权力的监管当是体系的存在,从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和评估方,都必须进入制度的笼子,原本的互相制约最后可能会沆瀣一气。自然,问责与入刑也不能“点到为止”,获刑9年的交通局长主政制造了“最短命公路”,那些行贿者、评估者,是否牵连其间并付出必要的代价,恐怕也需要一个责任性的交代。

  行贿者和受贿者如同孪生的好兄弟,总是结对儿出现,然现实中行贿者却多数逍遥法外。在供需两端,若只控一头,最终既损伤了法律的权威和效用,也会导致作奸犯科难以禁绝。行贿罪与受贿罪实行同罚并不缺乏法律依据,重在如何将其落到实处,从公平上保障法治效率。否则,有了“自然灾害”这一强悍临时工做挡箭牌,路塌官倒的“巧合”就会成为必然,这才是最让人无以接受的“责任之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