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龙敏飞:官员恐惧网络实质是恐惧监督
//www.workercn.cn2014-04-21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官员要接受公众的批评与建议,要接受公众的监督,这是最起码的底线,也是最基本的义务。既然如此,作为官员,理应化被动为主动、化躲避监督为接受监督

  媒体在报道一些地方的负面新闻时,常会遇到阻挠,可有时候明明是正面报道,也被公关。这是为什么?百思不得其解,跟几个官员聊这个话题后知道,有些官员是担心引起关注。他们担心即使是好事,也会传着传着变了味儿,成为一场针对其个人的网络狂欢(4月19日《中国青年报》)。

  “表哥”杨达才、“天价烟局长”周久耕等一大批贪腐官员,都是借着网友曝的东风,最终结束了自己的官场生涯。再加上网络上的传播的确是泥沙俱下,一些官员便有了网络恐惧症,这似乎在情理之中。根据《人民论坛》杂志的调查显示,70%的受调查者认同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由此可见,谈网色变对一些官员来说是客观存在的,这不是夸大其词的说法,而是逼真现实的写照。

  存在并不意味着合理。就官员的网络恐惧症而言,虽然有其发生的逻辑,但并没有合理的逻辑。而更加让公众难以接受的是,一些官员恐惧负面报道也就罢了,为何连正面报道也要拒绝呢?这样一副完全拒绝的姿态,的确相当不妥。在一些官员看来,在网络上,正面新闻也会被传播成负面新闻。这样的想法,其实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毕竟,身正不怕影子歪,若是真的身家清白、根底干净,又何惧网友曝呢?

  《人民论坛》的调查还显示,高达88%的网友认为官员网络恐惧是好事,说明社会进步了。而在我看来,这并非什么好事。官员有网络恐惧症,说明他们没有把握网络麦克风的能力,同时又无法经受网络监督的苛刻审视。这样的一种状态是不行的。毕竟,网络从来都不是洪水猛兽,而在网络实名制之后,网络上极端的造谣事件,几乎很难有生存的土壤了。在这样的一种境况下,官员还有网络恐惧症,是说不过去的。

  说到底,网络只是公众监督的一种形式,网络恐惧症其实就是一种监督恐惧症。众所周知,官员要接受公众的批评与建议,要接受公众的监督,这是最起码的底线,也是最基本的义务。既然如此,作为官员,理应化被动为主动、化躲避监督为接受监督,可为何仍有官员有网络恐惧症呢?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缺乏必要的媒体素养,不知该如何应对;另一种则是屁股不干净,害怕“人肉搜索”的强大力量。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急需纠正的。一方面,我们官员的媒体素养与意识的确亟待提高,毕竟,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那官员们理应充分利用好这个麦克风,及时的信息公开透明、良好的官员互动,都是可以为自己加分的;另一方面,当官员的媒体素养已经形成,其依然恐惧网络,则有必要调查一番——顺着网络恐惧的藤,看能不能摸到贪腐事实的瓜。不然,恐惧网络没有道理啊!

  总之,官员恐惧网络,就是恐惧监督,这亟待纠正,因为接受必要的社会监督是官员们必须遵守的底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