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赵 勇:不见“人”的处理通报也需要整改
//www.workercn.cn2013-11-11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黑龙江省公布一份作风整改的成绩单——严肃查处547起顶风违纪案例,通报424人、调离岗位7人,对一名喝酒致陪酒人死亡的副省级干部,给予留党察看一年、行政降级的处分。其中,“副省级干部喝酒致陪酒人死亡”更是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11月10日《新京报》)

    副省级干部喝酒致陪酒人死亡,被留党察看一年并行政降级,这似乎充分说明了当地作风整改不仅拍苍蝇还敢于打老虎。但再仔细看看,却发现这又是一个“不见人”的处理通报——这个喝死陪酒人,被留党察看一年并行政降级的副省级干部,到底是谁呢?

    公开的作风整改,本应有公开的处理和通报,但如今,被处理人却成了通报上一个模糊的“副省级干部”,这实在让人如鲠在喉憋得难受。难道,公布处理结果也要为领导避讳吗?其实,纵观这份整改通报,不仅这个“副省级干部”隐去了姓名和具体职务,就连整改的总体成效,也都是一些看似清晰实质模糊的数据——严肃查处547起顶风违纪案例、通报424人……这些顶风违纪的案例到底是些什么事情,被处理人都姓甚名谁,是什么职务?公众一概不知。

    对于违纪案例的查处,人们不仅要知道整体数据,更要知道这些案例的具体情节以及被查处者的姓名和职务。这不仅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也是满足民众知情权的必然要求。

    其实类似的通报形式早已屡见不鲜——通报食品抽检结果,只见“多少种食品不合格”,整治医疗红包,只见“共上缴医疗红包若干”……总之是只见治理的工作成绩,却见不到具体的人和事。说轻了,这是习惯于摆成绩,说重了,这就是对民众知情权习惯性的漠视。这种工作作风也需要好好整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