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成“唐僧肉”,堵住制度漏洞是关键-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社评

民生工程成“唐僧肉”,堵住制度漏洞是关键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吴迪
2020-11-26 07:43:34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哈尔滨这起事件为其他地方和领域敲响了警钟,比如棚户区改造、涉农补贴、扶贫、保障房安置、路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都与基层百姓关系密切,也往往容易滋生问题。相关部门必须举一反三,检视相关工作程序、决策有无瑕疵和漏洞,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

  据11月23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今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投资58.75亿元,改造老旧小区工程项目125个,惠及群众24万余户。但在推进过程中出现围标串标、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违法犯罪问题。日前,哈尔滨市纪委监委对涉嫌失职失责及腐败问题的43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进行了查处和通报。此外,部分材料供应商、施工单位、检测机构存在出售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偷工减料、违规施工等问题,24名责任人被刑事拘留,7名责任人被行政拘留。

  通报中有一些高频关键词:接受请托、利用职务便利、帮助中标、插手干预工程项目,甚至还有隐瞒工程质量不合格、质量检测报告造假……这些词句的背后,隐藏着一段段暧昧的政商关系、一桩桩不公平的经营活动、一项项质量不达标的工程。这种勾肩搭背、“共同致富”的姿态,令人震惊、气愤。

  为老旧小区百姓改善人居环境、完善生活设施基本功能,是事关老旧小区百姓提升生活质量、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民生工程,意义重大。但经某些官商上下其手的操作后,哈尔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没有改到位,甚至还埋下安全隐患。比如,多个标段的工程质量不达标、采用不合格建材,势必不能达到应有的改造目的,相关设施的使用寿命也大打折扣;再如,偷工减料、未按设计施工,为老旧住宅楼及相关设施的安全性打上问号。

  原本是为百姓谋福利的民生工程,怎么就成了个别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与有关企业利益合谋的“唐僧肉”,甚至沦为“民怨工程”?

  一是必要的公开透明机制、监督约束机制未能起到应有作用,“一言堂”现象严重。比如当地某区住建局原局长指使下属向其指定人员透漏招投标流程和方法,帮助中标总造价918万元的改造项目。二是相关部门和领导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缺位,甚至监守自盗。比如哈尔滨市住建局原副局长、某些区的原区委书记、副区长等负有主要责任的领导干部因在项目中“使手腕”而纷纷落马,有关领导干部毫无底线,甘于被围猎,甚至主动“求合体”。

  令人担忧的是,在相关民生工程建设领域,一旦基层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失灵,类似欺上瞒下的事就难以避免。比如,有个别地方盯上国家拨付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补贴”,造假骗补套补,形成窝案;有的地方在“厕所革命”项目中偷工减料、监管不力,多人被问责;有的地方在土地流转、水利建设、景区规划等方面,不招投标、违规上马等。

  民生工程推进顺利与否、百姓是否满意,是检验有关地方和部门服务理念及水准的试金石。在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工作中,不少地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制度经验。同时,一些地方曝光出来的问题和教训更值得我们反思。

  哈尔滨这起事件为其他地方和领域敲响了警钟,比如棚户区改造、涉农补贴、扶贫、保障房安置、路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都与基层百姓关系密切,也往往容易滋生问题。相关部门必须举一反三,检视相关工作程序、决策有无瑕疵和漏洞,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

  今天,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县全部“清零”的时代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等相关民生工程的建设,既有助于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有助于改善地方形象及营商环境。将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建成经得起检验的民心工程,是广大百姓的热切期盼。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网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