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山西晚报:保住绿水青山,离不开环保新常态
王太川
//www.workercn.cn2015-03-10来源: 山西晚报
分享到:更多

  如果你对“APEC”蓝无比神往、念念不忘,对脚下的大地、江河湖海的日益染污、不复自然纯净痛心疾首,想要自由地呼吸新鲜的空气,无忧无虑地享用大自然丰富的物产和水源——当一个人对美好的向往,在亿万人心底共同滋长,那么,这向往就真的“关乎国家的方向”。

  中国正在经历两会时间,环保成为高热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生态环保内容篇幅之长、涉及面之广、目标要求之细,前所未有。代表委员们表示,落实好报告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就一定能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迎来更多碧水蓝天 (3月9日《人民日报》)。

  从政府工作报告的空前表述,到民间人士的雾霾纪录,从反复表态的高层声音,到代表委员的修法死嗑,环境保护议题,从未像今天这样,从事实争议达成高度共识,从一纸具文化为行动纲领。今天,谁能否认,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和环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已成为当下社会显著的基本矛盾之一?在经历了经济总量蛋糕急剧变大、物质极大丰富之后,蓝天碧水,正成为人民主要而迫切的诉求。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观;“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对偷排偷放者要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铿锵发声。窃以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生态文明的强力构筑,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倘若呼吸都变得深重,人民的获得感将何处安放?

  在过去,在畸形的GDP至上的发展观的主导下,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固然发展了经济,却也致使环境污染问题频频集中爆发,天变灰,水变绿,地变瘠,城市越来越不宜居,“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渐行渐远,整个国家为此付出了太过沉重的生态代价。如果说彼时它尚存阶段性的合理性的话,那么在今天,这已是一条再也行不通的死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才是一条前途光明的环保新坦途。

  我们已经看到,为保障这条环保新路走得通达顺畅,法律层面上也已开始变得很给力。从今年元旦起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不但修改幅度之大前所未有,而且随着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行政拘留等配套文件的相继出台,形成了“最严环保法规组合拳”;《大气污染防治法》也修订在即。环保,或将真正告别“不敢张嘴,怕被人看见没牙”的尴尬。

  全民热议,高层发声,法规长“牙”,唯GDP论纠偏,一个呼之欲出的环保“新常态”,轮廓渐渐清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人民共有的理念;头顶同一片天的我们,是环保“新常态”的参与者,也必将成为环保“新常态”的见证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